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权威发布 | 临沂:投资超310亿,绘就“通江达海”新水网

2025-11-28 09:17  来源: 临沂发布

2025年11月2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3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十四五”时期临沂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周俊献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房庆良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蒋有雷   市水利局发展规划服务科 科长

640 (5).jpg

周俊献(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以建设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为契机,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速构建“两廊九脉,三纵一环,七横多库,通江达海”的市级水网格局,累计完成投资310.5亿元,投资额稳居全省前列,水利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水资源优化配置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我市开工建设了蒙河双堠水库,该水库是目前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库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总库容1.38亿立方米。建设了沂水县辛子山、平邑县枣梨、费县龙王堂3座小型水库,对临沭县凌山头水库进行增容,完成郯城县重坊橡胶坝、平邑县东阳拦河坝、沂南县岸堤水源等12座拦河闸坝建设;实施莒南县陡山水库到石泉湖水库调水、罗庄区陷泥河引调水、河湾向祊河补水一期工程,新增年均调水能力1.8亿立方米。

水旱灾害防御彰显新效能。“十四五”期间,完成沂河、沭河、祊河骨干河道治理,实施河东区汤河、兰陵县西泇河、莒南县鸡龙河等33项中小河道治理,治理费县牛岚沟、兰陵县阳明河2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中小河流400公里以上。累计完成郯城县重兴闸、兰陵县大桥闸、沂南县斜午闸等25座病险水闸、96座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平原洼地邳苍郯新片区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治涝面积2308平方公里,我市南部易涝区排涝能力大幅增强。统筹防洪安全和兴利蓄水,成功防御了台风、旱涝急转、短时强降雨和2025年超长秋汛。

水生态面貌发生新变化。强化河湖长制,沂河城区段入选国家级示范河湖,打造淮河流域幸福河湖4个、省级幸福河湖37个,岸堤水库成为生态环境系统省级美丽河湖。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46个项目完成,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总面积620平方公里。实施胜利河、大山河、白杨沟等59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9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6.23%。深入开展祊河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河湖湿地生态补水1.07亿立方米,沂河、沭河、祊河和东汶河4条重点河流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1.7万余处。完成兰山区、莒南县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民生水利改善取得新成就。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全市420个未通自来水村全部销号,实现“村村通”目标;单村供水工程由1569个压减到156个,规模化供水覆盖率由80.7%提升至96.2%,水质达标率由82.67%提升至98.37%,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推进陡山灌区、马头灌区等9处大中型灌区改造,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0.68万亩,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42。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建成152个“美丽移民村”,实施49个产业试点项目,有效增加水库移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水利数字化建设构建新格局。发挥数字平台在防汛抗旱、山洪预警、美丽河湖、水资源监管等方面积极作用,建成临沂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系统、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地下水资源监管系统,水利数字化、智慧化能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四水统筹”总体目标,持续深化现代水网融合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水利发展任务,以更优的水网布局、更强的保障能力、更实的惠民举措,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临沂现代化强市提供更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答记者问

1、齐鲁晚报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临沂成功入选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请介绍统筹推进现代水网综合效益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

周俊献(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我市于2023年8月份成功入选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2023年10月份莒南县成功入选山东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2023年11月2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临沂市关于加快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 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规划“三网四带”格局,谋划实施“水网+”项目。

一是积极推动水文化与治水实践的创新融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临沂市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6项制度文件,有力推动全市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文化遗产认定工作,认定市级水文化遗产7处,设立保护标志碑13处。全力推进“水美临沂”品牌推介,策划开展水情知识科普、水安全保护、节水教育等系列活动,以优秀水文化铸魂凝智。

二是创新做好“水网+文旅”文章。沂南县竹泉、沂水县雪山彩虹谷获评“沿着水网看山东”十佳水旅融合景点。沂河、祊河两岸各类主题广场和特色园区成为市民休闲散步好去处与网红打卡点。创建国家级、省、市各类水利风景区、风情小镇、风情园(村)等24处。莒南县被评为2023-2024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三是“水网+”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兰山区涑河、蒙阴县石马庄河成功打造省级效益河湖样板案例,沂水县雪山河、沂南县铜井河(寨子水库)被评为省级效益河湖。11月18日-20日,我市成功承办2025年山东省节水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山东节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全市节水产业规模达到55亿元。“点靓沂河”“夜画琅琊”等水上项目增强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让临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如今,“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现代水网已在沂蒙大地基本成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2、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请问我市在“十四五”期间加强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保障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效?

房庆良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一是加快推进蒙河双堠水库建设。为提高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提高下游河道防洪标准,2023年开工建设蒙河双堠水库,已完成投资104亿元,计划2026年完工,可增加年供水量4600万立方米。

二是加强区域水网互连互通。建设完成兰山区水系连通工程、莒南县水系连通工程等9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其中2022年开工建设的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总长8.67千米,其中隧洞段8.25千米,设计日输水规模50万立方米,工程采用TBM盾构机进行隧洞掘进,建成后将实现陡山水库向石泉湖水库自流供水,有效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稳步探索市政用水补充机制,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应用、集群培植、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进一步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四是强化水资源科学调度。加强骨干河道及重要水源地水量调度管理,制定沂河、沭河、祊河、东汶河等重点河流水量调度方案,科学调度当地水和外来水各类水资源。科学制定引调水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完善水量调度计划动态执行机制,规范流域用水秩序,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

3、鲁网记者提问:请问我市在“十四五”期间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构建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取得哪些成效?

蒋有雷(市水利局发展规划服务科 科长):

一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实施完成沂河上游段、沭河上游段,祊河兰山段和费县段骨干河道防洪治理,加快推进兰山区涑河、沂南县东汶河、河东区汤河、兰陵县西泇河等33项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总治理河长400公里以上。

二是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建立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对达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按年度开展安全鉴定,对其中存在病险的及时组织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实施蒙阴县东汶河橡胶坝、兰陵县西泇河大桥闸、沂南县斜午拦河闸等25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兰山区安固庄水库、临沭县羽山水库等9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水工程联合调度机制,切实发挥水工程拦洪削峰、资源利用等作用。完善市县两级物资储备仓库,加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坚持以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