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有来迹,大潮去无息。相逢一目目,聚散两依依。”连日来,“老浩”同学这首因同学聚会而作的深情小诗在同学群里流转,如汩汩暖流在心底流淌。相信,所有同学和我一样,虽然聚会结束了,但这种浓浓的情愫依然久久地沉浸在我们心中。
今年10月2日,是举国上下欢度国庆的日子,也是我的母校——烟台大学即将迎来校庆四十周年的日子。
为了大学毕业33周年团聚,一群有缘人从天南海北汇聚在一起,我们中文系95班同学重返校园,追忆青葱岁月,共叙师生情谊。
相聚时刻虽然短暂,但师生之间的“不了情”,令每名相聚的同学久久不能忘怀,每句话语,每个眼神,每个镜头,都必将成为以后岁月我们反复回忆回味的经典。
一
当天,我们一路欢歌到达学校时刚过中午12点多,可是下榻早就安排好的“于维纮学术交流中心”之后,一向有着午休习惯的我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陪同前来的妻笑我“激动的心情啊,我理解!”。
下午4点,同学们相约来到文科馆。老师同学相见,自然是一片唏嘘,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立刻就有说不完的话。
座谈的会议室布置得简约而用心,主席台赫然打出的字幕立刻点燃了大家的心情“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欢迎89级中文系校友回家”。
每个人的面前摆放了一张放大了的33年前的毕业照,被邀请的几位老师和同学们在努力地“对号入座”,自然又是一番“时光如水,岁月如梭”的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伟人那句“38年弹指一挥间”,也立刻就在头脑中闪现。从我们有缘相聚在大学校园算起都整整35年了,真的就是一转眼啊!
主持人“老柴”简单地开场白后,此次聚会的灵魂人物——班长情真意切地登场:“人生匆匆,相聚不易!今天邀请了五位老师和学院领导作为代表,人生就是阶段人生,谁也挡不住时光的脚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先登台的“海燕”同学真是“未语泪先流”,她开口刚刚说到感恩老师悉心培养、同学时光犹历历在目的时候,声音便哽咽了,接连之后的几位女同学也是泪水涟涟!主持人只得不断打趣“女同学感情细腻”之类的话,努力改善氛围。可是,却在那一瞬间,一旁的妻提醒我,分明看到班长也在擦拭眼圈。
随后,同学们依次发言。在说到此次聚会时间的时候,说是原先相聚计划在毕业30周年,可是因为“口罩”的原因耽搁了下来,今年正值母校40周年庆,自2个月前发起之后,大家就在“群里”积极响应。
发言中,同学们的话题特别提到了北大、清华师资援建母校自己有幸受益的情景,除了感恩老师之外,聚焦在“班级的敢于创新和集体荣誉感”的两大方面。大学时期,除了研习好专业知识,为开拓视野和培养兴趣,我们班在积极参加校园篮球比赛、文学创作等社团活动之外,尤其是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了一次书法展览,以一个小小的班级为单位举办特色鲜明的展览,在场的老师评价说“在我们学校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因为综合成绩突出,我们班还获得了校级“先进集体”,由此引申开来,当然又对我们班的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们一番赞美有加。当然,个别同学还交流了同宿舍的乐事和“上下铺”的趣事……
等到几位老师讲话的时候,我们共同的感受依然是“如沐春风”般的受益匪浅。几位老师对我们的聚会和同学间的“不了情”共同表达了祝贺、珍惜和祝愿的意思,随后班主任李老师历数了我们班如今“有市长有局长有检察长行长有校长有企业老总”如此等等的客观存在,为自己的学生在不同行业取得的骄人业绩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并骄傲地说:“这是我在烟大任教期间所带班级里最好的一个!”
几位老师不断插话,气氛活跃而热烈,“有个好班长,然后有高素质的异姓兄弟姐妹般的同学们,才有行稳致远的大好局面”成为大家的共识;关于“写得一手好字、拿得出一手好文章,有一口好的普通话,还得有一身正气”的“四个一”要求和希望,让所有同学和随家长来的两位年轻小伙子更加回味悠长。聚会的最后环节是班长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赠送校庆礼物,欢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把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难免又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情景,至今心中还是五味杂陈。对于那年高考,因为成绩遥遥领先,我信心满满,发榜的时候,超出当年分数线110多分。
十年寒窗,一朝成功,父母都高兴地对乡亲们许诺要请人来放一场电影来以示庆贺。可是好事多磨,我的大学通知书却迟迟未来。
因为通知书的事,我小心翼翼地揣着“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成绩单,背负着“已被别人顶替”的压力,先后两次骑着自行车120多华里到临沂去“找”,第二次的时候,招办老师才告诉我原因,当年报考北京一所高校的志愿名额在山东招生直接取消了,且手工录取时档案丢失了,省招办在所有大学开学之后调剂安排,最终我被母校录取。
清楚地记得,在那年10月22日中午,我披着御寒的夹衣正在地里帮父母刨地瓜,在县城一中读书的表弟急匆匆地给我送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大红的通知书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没有激动地哭喊或狂笑,心里反而是出奇地平静。
极目丰收的田野,是那样的五彩斑斓,白云悠悠挂在蓝天,更显得异常辽阔,山坡的牛羊,忙碌的人们也显得十分可爱……
高中班主任捎话说如果对录取的学校不满意,可以回来复读,我没敢直接和父母说,小心地和小叔透露了下想法,他坚持先让我上学“脱产”再说!
那个时候,姐姐正在南京读大学,弟弟又面临升高中,看着日夜操劳的父母,我果断打消了复读念头!在家集中精力办了一天户口和粮食转移的手续,决定次日就赶往学校报到。
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赶上早六点从县城发往烟台的唯一一趟长途汽车。从不多语的父亲幽幽地说:“家里还正刨着地瓜呢,到了就早写信回来。”,随后递过来刚出售票口买来的一网兜的苹果。车子缓缓地驶出车站大门,我不停地和父亲挥手,父亲的背影转而不见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中的镜头在我头脑中倏忽闪过,我再也控制不住,不禁潸然泪下……
其实,人生就像一条大河,不遇到坎坷挫折,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著名作家柳青先生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到了大学校园时,同学们军训早就结束了,宿舍也早就安排好没我的份了,我的失落感太强了!
一切都是因为“晚了”的原因,我被安排到另外班的宿舍里,有的同学甚至还以为我是“走后门”来的呢!可是班长却注重细节,亲自到宿舍里代表老师和班级,和我谈心交流,予以安慰和鼓励我,“面向大海为梦而来,乘势而上扬起风帆!”,让我迅速融入了班集体,读大学时还连续2次获得了奖学金。
因为这些细节,即使毕业参加工作了,我和班长俩个都有着亲密的兄弟般的感情!据很多同学讲,这些年来,凡是工作生活方面找他帮忙的,他都是不遗余力。
读大学时,班主任李老师讲授《美学》课的情形更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懂得了“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
在如今忙忙碌碌的节奏中,静下心来读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而老师给予我们最好的教育,便是让我们始终保持着对读书的热爱。读的书多了,我们的智慧便会不断增长,书页翻动之间,我们也会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
多年以后再回头看,原来大学阶段老师的爱,曾贯穿了我们的整个青春。也正是因为有老师的疗愈,我们才能有勇气有能力飞往更高的天空。
聚会的期间,听到自己大学阶段教我们“写作”课的任老师因为年龄原因不幸去世的消息,又看到杨同学为我保留的任老师为我的作业亲手批写的红色遒劲字体时,我不禁暗地里流泪。
联想到冰心先生曾经叙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许多年后,冰心得知自己老师的死讯,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师恩更深。历经了沧海桑田,和老师间的情谊在时间的沉淀下一定会愈加厚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阶段的老师对我们的恩情,不止于课堂,更绵延我们的一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对“师者”又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其间更多感受到的是领导和同事们对事业的孜孜以求、睿智从容的魅力。从最初对岗位的认知选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工作细节的把握、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等等,遇到的良师益友,扑面而来的都是他们的特色和长处!
一路走来,让我受益匪浅,成长进步,学习了别人的许多长处和优点,改掉了自己许多的缺点和不足,提升了自身的修养。“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事业养人!”“珍惜自己的单位,单位就是自己的家”如此等等,常常回响在耳边,琢磨一下,就是智商和情商兼具的意思,上升一个层次来讲,只有更加坚定信念信仰,经得住各种考验,方能行稳致远……
聚会时,还有个深深地感受:这些年来,同学们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此不能全部一一点出其名字,他们宜政宜工宜商,个个都精彩!
三
亲情、友情、爱情从来就是人世间最宝贵、最美好的情感。
生命里,总有一份缘,在信任和牵挂中延续;生活中,总有一种情,在想念和关爱中同行……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关于“友情”的咏叹常常为后人所传颂。他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创作的诗歌代表作《寄黄几复》,堪称一首书写友情的传世之作。
这首诗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有思念,有牵挂,有不平,也有宽慰。诗的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将人世间最纯真的友谊说尽了,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桃李春风尽付流年,江湖夜雨写透沧桑,唯一历经风雨不曾改变的,正是朋友之间那一颗真挚的心。映照如今我们的同学关系,如何不让人感慨人生“高山流水觅知音”之美好?
相遇在茫茫人海,陪伴在滚滚红尘。天涯海角咫尺近,岁月匆匆友情在。其实,我们都熟惗于心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友情的表达与此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回想起聚会第二天早上,我走在大学东门的海边之情景,犹在眼前。海风轻抚,带着微微的咸香和无尽的惬意,眼前是蔚蓝的天与海交织成的画卷。
“烟云有来迹,大潮去无息。相逢一目目,聚散两依依。”每一个团聚的瞬间,都是以后岁月我们值得反复回忆回味的经典。让我们一起体味这番绵绵情思,感恩感谢岁月的相遇,经历烟火人间的平实平凡,感念平常生活的希望温暖,更加向上向善向真向美!
作者:琅琊水木
摄影:同学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