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春日里的文化盛章

2025-04-01 10:17  来源: 临沂在线

文/天琮

 图片1.png

在春风沉醉、桃李绽放的美好时节,笔者有幸陪同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先生和沂南籍空军大校李祥柱先生走进沂南出席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宴——薛家院士励志研学点、中华属相文化源、丁再献骨刻文书法展示厅等项目剪彩揭牌仪式现场。张庄镇党委书记袁俊波同志到会讲话,并参加了全程活动。

 图片2.png


图片3.png

活动现场,庄重与喜悦交织。红绸滑落的瞬间,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希望与未来的大门,春天的蓬勃生机与仪式的庄重完美契合,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兴奋与期待。

图片4.png

前来参与活动的嘉宾有的来自济南,有的来自临沂,有的来自沂南当地各界领导和文人墨客,还有薛氏家族的代表,他们身份各异,却都怀揣着对这片土地文化的热爱与支持。这其中,有诸多文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到来,为这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片5.png

走进薛家院士励志研学点,薛群基和薛其坤两位院士的放大照片映入眼帘,目光触及,崇敬之感油然而生。往里走,科研成果展示图片有序陈列,它们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院士们的卓越成就。两位院士的太祖们同为一个村庄,这绝非偶然,它是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是代代相传的勤奋与智慧的结晶。这两位院士不仅是薛家埠的骄傲,更是激励着无数年轻人立志科技报国的灯塔,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尽的奋进力量。

图片6.png

移步丁再献骨刻文书法展示厅,仿佛踏入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古文字世界。作为中国骨刻文字破译和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丁再献先生用手中的笔,将古老的智慧重现于世。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满屋子的骨刻文书法作品,像是一部部无言的史书,彰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字的智慧积淀。这些苍劲凝重的文字,不仅证明了中国古老文字历史的真实性,更是向世界发出的有力正言,让我们坚信中华民族的文明远远不止 5000 年。而他将石头十二生肖图与骨刻文化文字巧妙融合,注释中华属相文化源,更是骨刻文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古老文化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再献骨刻文书法展示厅”,是由民间创甚,这在全国是第一家。骨刻文“中华属相文化源”名言警句刻石园也是全国第一处。

图片7.png


图片8.png

沂蒙东汶薛氏文化展示厅,则宛如一座承载家族记忆的宝库。这里收藏着历经数十年汇聚的众多薛氏家谱版本,有的已有上百年。“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这些家谱详细记载着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是薛家血脉传承的重要见证。它们静静陈列于此,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维系着宗亲之间的深厚情谊。薛氏族谱因其丰富详实的记载,获得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永久收藏,这无疑是对薛氏家族文化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展厅内,名人书法字画挂满墙壁,古董珍品陈列有序,特别是 90 多岁高龄的甲骨文书法家薛燕钧老人的字画,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活动当天,老人现场为薛家后代小学生讲解甲骨文的由来和书法技艺,那一刻,古老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片9.png

在沂南县乡土文化研究会,丁再献、杨文学等文化领军人物与大家亲切交流,强调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乡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它由普通民众创造和传承,历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

这场活动,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骨刻文的神秘深邃、百年家谱的厚重传承、两位院士的卓越引领,以及乡土文化的质朴深情,共同构成了这幅画卷中最耀眼的元素。它们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人乐章,让我们在这个春天里,深刻领略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也让我们对未来文化的繁荣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  

2025年3月31日/乙巳三月初三

图片10.png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