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它具有多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选择性、次生性、社会性等特点。地震灾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地震来临,根据震级的不同,造成的原生灾害不同。本期主要讲一下原生灾害。
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各类房屋、水坝等工程结构的破坏,以上破坏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称为地震原因灾害。原生灾害有以下形式;
一、造山运动
十二级以上大地震会产生山河改观。地球表面岩石分成若板块,板块在地幔软流层的驱动下,不停移动。在板块边界,板块与板块的碰撞形成的地震通常是巨震。我国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就是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聚合碰撞形成的。
二、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主要有地裂、地陷、液化。
1、地裂缝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形成很多的地面断裂。
2、地震可以造成地面下沉或地面沉降。公元1605年海南岛发生大地震,滨海陆地大面积沉入海底,数十个村庄被海水淹没。
3、液化
饱含水分的砂土,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现象。这一现象致使地面上的建筑物下陷、倾斜、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叫做"砂土液化"。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5年营口一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均引起大范围的地下沙土液化。
三、工程结构破坏
地震横波会对房屋、路桥等工程结构产生极大的破坏。房屋破坏倒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路桥等工程结构的破坏可以直接让交通枢纽瘫痪。发电厂、变电站的破坏会让信息无法传递。大坝决堤可以引发水灾。。。。。。这些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引申:麦坡遗址
地震来临,临沂最有可能发生的原生灾害是什么?
麦坡遗址迄今仍保留着第四纪活动断层的地貌景观,从裂陷观察,呈立体叠压状,分界明显。在这张图上,你会发现在浅红色和黑褐色的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浅红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而黑褐色的是中生代的土壤,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如果你从中间的线上跨过,就实现了"一步跨越亿年"的神话。
麦坡遗址又称为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其地处郯庐断裂带中部,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断裂带上。地质专家经过探测发现在莒南岭泉镇左山村西发现有山脊断错,郯城窑上村北的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多处山脊被错断。在临沭县郑山街道办事处干沟渊村,有大量喷砂冒水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