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临沂市兰山区聚焦开门教育中农民群众反映的“家门口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打造“共富工坊”,推动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全面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科学布局,激活乡村资源。兰山区立足商城优势及十字绣、手工制品等乡村特色产业,在枣园、半程等镇依托龙头企业设立“共富车间”“生产线”,带动2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达1.5万元。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库,按需开展技能培训300余人次,着力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推动闲置资产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精准对接,畅通供需渠道。兰山区组建“共富工坊企业联盟”,定期发布企业用工和外加工需求清单,引导精准对接。依托临沂乡村振兴合伙人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动产业、人才、技术下沉乡村,打通城乡融合发展堵点,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
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服务。兰山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对接企业组织代加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组建镇级联合社,盘活闲置资源。建立区联席会、镇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管理网络,统筹资源对接与日常管理,确保“共富工坊”规范高效运转。
政策护航,激发内生动力。兰山区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工坊建设运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负担。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和优惠信贷,并推动开设劳动安全险种,为工坊及农户筑牢保障防线,激发各方参与热情。
目前,全区已建成“共富工坊”28处,辐射100多个村,带动800余户农户实现人均月增收1800元。“共富工坊”有效回应了农民增收期盼,成为激活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下一步,兰山区将持续推动开门教育,优化“共富工坊”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小企业带动大发展,以小工坊托起大民生,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孙靖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