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入住上海徐家汇万豪万枫酒店时在床上发现活虫,连续更换五间客房后,仍在每间床上看到虫爬行,次日醒来枕边亦留有虫迹。
“好好的国庆假期!凌晨2时30分了还在举着手机处理酒店床上的未知虫子。”
近日,网友小霖(化名)反映在上海徐家汇万豪万枫酒店遭遇“崩溃一夜”:入住后连续更换五间客房,竟每间床上都发现活虫爬行。
小霖称她前一晚折腾到凌晨5时才睡下,“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睡觉的枕头上还有活虫,而且脸上身上都有过敏红疹,真的要崩溃了,立刻致电酒店前台要提前离店。”她还表示,“退房时酒店方面并未对此情况表达歉意,仅对当晚的房费做全额退款处理。”
“后续酒店也没有主动联系我,直到我在社交平台发帖,才有酒店工作人员来找我沟通。”小霖表示,其已经致电当地卫生健康委就酒店卫生情况进行投诉,“卫健委反馈说会到酒店调查。”
10月14日,上海徐家汇万豪万枫酒店工作人员确认该情况属实,并称“目前已有相关同事在对接处理此事”。
对此,酒店方面回应称,因酒店于九月底刚开业,部分房间刚装修完成,家具较新且通风时间不足,加之夏季高温,可能导致虫害发生。目前出现问题的房间已停止对外售卖,酒店正在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消杀等措施。
10月15日,记者致电该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她并不清楚相关情况,目前有专人负责处理,并称现已对房间进行全面检查,“不会再有卫生问题”。万豪国际集团客服则回应称,酒店正在调查处理,后续由酒店方面作出说明。
资料显示,上海徐家汇万豪万枫酒店位于徐汇区,于2025年开业,共设170间客房,平日房价在700至900元之间。
“万豪万枫”是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精选服务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该品牌2017年进入中国,今年完成品牌升级,正式启用中文名“万豪万枫酒店”。据了解,该品牌是万豪国际旗下开业及筹建酒店数量最多的品牌之一,已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350家酒店。近几年,万豪万枫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开业及筹建项目超过150家。2025年前7个月,品牌新签约酒店数量同比增长75%。
近年来,酒店行业在高运营成本与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卫生问题屡被曝光。今年9月,万豪国际旗下常州万豪酒店因“循环使用一次性拖鞋”事件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其卫生管理的质疑。业内人士指出,各大酒店集团为抢占市场份额,加速扩张导致供给高增,行业陷入价格竞争,不少酒店为维持入住率下调房价,从而压缩成本,而卫生投入往往成为首先被削减的环节。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万豪国际近年来加快在中国布局。截至2025年8月,集团在中国市场运营622家酒店,覆盖120多个城市。但其经营表现未同步改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万豪国际大中华区每间可用客房收入(RevPAR)为73.19美元,同比下降1%;平均房价(ADR)为112.36美元,同比下降1.7%。尽管入住率微升0.5个百分点至65.1%,但整体收益能力仍有所减弱,呈现“以价换量”趋势。
连换5次房床上都有活虫,
不是万豪应有的样子
“一晚上换了5次房间,结果每间房间的床上都有活虫在爬。”如果假期出游,你入住了这样一家所谓“高端”酒店,是不是感到很崩溃?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在国庆假期入住上海某家万豪万枫酒店时,“连换五个房间都发现床上有活虫”。10月14日,涉事酒店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该情况属实,并称“目前已有相关同事在对接处理此事”。
当事消费者则表示,已致电当地卫生健康委就酒店卫生情况进行投诉,“卫健委反馈说会到酒店调查”。另据报道,酒店工作人员称,此事或系新装修通风不足导致。
中高端酒店的卫生问题,已不止一次被曝光。此前,从床单未换到马桶未清洁,再到毛巾复用,一次性用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一些酒店在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卫生问题上,屡屡翻车。但此次事件中,连换5次房均有活虫依然让人大跌眼镜。
如果说,此前一些酒店爆出的卫生问题,多多少少存在“节省成本”“客人进进出出,清洁难度不小”等因素,床上有活虫,则纯粹暴露了酒店经营专业性的不足,和卫生管理方面的随意和粗疏。这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也是在自砸招牌。
涉事酒店将虫害归咎于“新装修通风不足”“夏季高温”等,但这类卫生问题并非高标准要求,而是必须做好的基本保障,酒店开业前就应有所预判,并进行充分的通风和消杀,不能以房客入住体验为代价来验收酒店的装修效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酒店有义务为客人提供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
此次事件中,消费者多次换房后仍发现活虫,不仅严重影响了住宿体验,也对酒店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日均房费700元—900元,对应的竟是连基础卫生都未达标的住宿环境,让涉事酒店所谓的“高档型”定位更像一个讽刺。
还需注意的是,据涉事消费者称,面对其反馈,酒店既无即时道歉也未主动跟进,仅以全额退款草草了事,直至舆情发酵才被动沟通。
而在媒体报道中,酒店工作人员“先看房再下单”的回应,等于将卫生保障责任粗暴转嫁给出钱消费的客人。这种冷漠、不负责的态度,哪是服务业该有的样子。
从报道可知,涉事酒店刚于今年9月底开业,本应带着完善的服务体系迎接客人,结果却闹出虫害,让消费者如何住得踏实,又何谈宾至如归?涉事酒店显然应从内部管理、卫生标准落地、员工培训等方面系统反思和整改,而非甩锅“新装修”。
卫生问题无小事,关乎酒店服务的底线,高端酒店作为行业标杆更应明白: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装修的奢华,而是让客人“倒头能睡”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