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莲 通讯员 王星明)4月11日,沂蒙文学大讲堂志愿服务文学讲座走进临沂第十四中学。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沂蒙文学大讲堂讲师团讲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临沂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临沂市散文学会会员、兰山区、高新区作家协会会员、兰山区文艺人才库成员、《故事天地》杂志阅读推广人、《兰山教师》电子杂志编辑、兰山区优秀读书人物、青藤文学网校园文学编辑、临沂第十四中学教科研负责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羲之文艺奖、沂蒙文艺奖获得者王星明老师作《观察,构思,行文 ——用心发现生活之美,精心讲述成长故事》主题文学讲座。临沂第十四中学部分老师和近百名学生参加活动,会议由学校教科室主任赵怀权主持,分管校长马凤涛出席会议。
此次讲座由临沂市作家协会和临沂第十四中学共同主办,也是王星明老师的首场公益讲座。王星明老师从细心观察,精心构思,完美行文三个层面展开讲座,以文学的视角和元素谈写作,用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字的解读,激励着学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王老师以春天为起点,指出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自然景象,诸如:万物复苏:描写春天如何唤醒沉睡的大地,树木发芽、花朵绽放、草地变绿;天气变化:写春日的温暖阳光、和煦的微风、春雨的滋润;动物活动:描写鸟儿回归、昆虫活跃、动物们开始新一年的繁衍。尝试多感官体验,诸如:从视觉角度,描绘春天的色彩,如嫩绿的树叶、五彩斑斓的花朵、清澈的蓝天。从听觉角度,描写春风的低语、鸟儿的歌唱、溪水的潺潺声;从嗅觉角度:描写春天的气息,如花香、泥土的芬芳、雨后清新的空气。从触觉角度,描写春日的温暖阳光、柔软的草地、微风的轻抚。
关于如何构思,王老师以自身写作的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了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将观察到的意象进行精心构思。写春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构思。从情感与心境方面,诸如,春天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可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春天让人感到充满活力和喜悦,可以描写这种积极的情感;春天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从文化与象征方面,诸如,可以联系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等。当然,还可以灵活引用或借鉴经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从人与自然的互动方面,可以描写农民在春天播种的忙碌景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写人们在春天踏青、野餐、放风筝等活动,展现生活的美好;可以思考春天如何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
在谈到春天写作素材构思方面,王老师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例子,让学生兴趣盎然、豁然开朗。例如: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了二月春风中柳树新绿柔美的样子、唐带大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莺燕对于春天的忙碌和欢喜,借以表达自己的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将小草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暖时刻,小草萌生的顽皮、欣喜、稚嫩;迟子建先生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纹。”用蜿蜒写出了山间溪流穿行的特点,将波纹比作鱼苗似的栩栩如生,让读者沉醉于初春美好的想象中。
关于如何行文,也就是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呈现所观、所感,将自己的写作主旨完美地呈现出来,王老师结合春天素材,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讲解。诸如,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通过一个故事来展现春天的变化,比如一个人物在春天经历的故事;可以采用抒情的方式,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抒发对春天的情感;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出画面感。
王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课堂。通过讲解如何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行文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如何将零散的观察结果转化为有逻辑、有深度的故事框架。讲座其间,王老师热心解答同学们在文学写作方面的困惑,积极鼓励引导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结合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发现大自然美不胜收的风景,展现四季的美丽与生机。用笔谱写青春最美的诗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次讲座为临沂第十四中学学子播撒了文学的种子,开启了文学的梦想,也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思路。正如王老师所说:“文学,就是将最美好的风景、故事和情感通过字里行间静静地回忆、记录和传承,从而实现心中的梦想。”生活中的风景很多,随处可见,需要同学们用心发现,精心构思,完美输出。让我们走进文学,踏实写作,用文字将所有的美好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