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锣鼓闹元宵
2月12日上午10时30分
临沂市第二十五届民间秧歌会
如期拉开帷幕
来自全市17支队伍共1200余人参加
这也是历届规模最大
人数最多的秧歌会
“快看,七条彩龙共同登台啦!”今年是乙巳蛇年,民间有“七龙治水”的说法。七条彩龙起舞翻腾,舞出意气风发、热忱向前的社会年景,舞出生产线上生生不息的希望,舞出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崭新画卷,舞出灯火万家新沂蒙精彩蝶变。
▲秧歌会现场
▲秧歌扭起来
在临沂人民广场上,记者看到人们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络绎不绝。秧歌会舞台周围,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被堵得水泄不通。在拥挤的人群中,挤不进去的小孩干脆坐在了爸爸的肩膀上,翘首眺望着,看到精彩之处还不忘鼓掌呐喊,“太好看啦!”
点出好彩头,点出好年景,点出好日子……为彩龙点睛,意味着本届民间秧歌会正式启动。大家共同祈祷,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秧歌会现场的抬花轿表演
只听一声哨响,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龙灯扛阁艺术团的队员们闪亮登场,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只见舞台中间一条青龙紧随龙珠,有巨龙翻云覆海之态,而两侧各一条荷花龙,展示出了优美轻盈的姿态。“大鼓一响,龙头一起,感觉人的整个精气神就来了。”龙灯扛阁第九代传承人杨贯秋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灯扛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表演的广场舞蹈,备受众人青睐。
▲精彩纷呈的龙灯扛阁演出
蒙阴县东蒙八仙秧歌表演队带来的省级非遗“八仙灯”,由八人扮作八仙模样,骑乘着形态各异的祥鸟瑞兽,通过“葛条盘”“龙摆尾”等复杂队形变换,配合着富有感染力的民间小调,让大家仿佛置身神话世界之中。“这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市民张家华感叹道,“八仙灯”带着穿越百年的风采,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舞龙表演
▲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跑竹马、划旱船、踩高跷、敲腰鼓……本届秧歌会参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表演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今年我们增设了跨越南北两个城区的花车巡游,并首次在五洲湖广场、人民广场进行展演、汇演比赛。”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本届秧歌会还开创了老、中、青、小四代人共同参与、同台竞艺的先例,展现了民间艺术的代际传承,意义非凡。
▲京剧秧歌展演
赓续文化根脉,凝聚奋进力量。本届秧歌会以多元的民俗展演、热烈的群众参与,书写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篇章,为沂蒙大地焕发光芒注入了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