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在疫情肆意、国家有难的时候,我很荣幸被选为费县人民医院一梯队队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此时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的骄傲。
腊月二十九日,我跟随护理部张丽主任在新成立的感染三病区进行病区的筹备工作,整理床单元、添加各种药品、仪器、设备,以及病房的清理等等,忙的不可开交,短短几天时间,原本空荡荡的病区便被我们整理的井然有序,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却都希望这个病区没有用武之地。
1月28号凌晨12点,手机铃声响起,我知道,属于我的战斗打响了。来不及洗漱,亲了亲熟睡中的孩子,穿上衣服,爱人拿上早已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递给我,轻声嘱咐我:“早去早回”,我眼圈泛红,迟疑了一下说:“你快睡吧,不用等我”, 便投入到茫茫夜色中,在病区忙完已经凌晨4点了,终于抽时间给家人发一条微信:“我已进入隔离病区,勿挂”。家人的回复那么迅速,应该一直守在手机边吧:“辛苦了,加油!注意防护。”“晓琴,加油!”“相信你,可以的!”看到这些信息,我的眼晴潮湿了,每个留言都看似轻描淡写,其实都知道这次任务不同寻常,也许大家最想表达的一句话是:要好好的,平安回来。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使命,我们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面对被病魔击倒的患者,他们是那么的虚弱,眼晴里写满了对疾病的恐惧,看着患者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内心百感交集,我告诉他:“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病区里也有年幼的患儿,身为一个母亲,每次走进患儿的病房,我感觉特别的心疼,由于带着双层手套及护目镜,严重的影响了穿刺成功率,每一次我都拼命睁大眼晴,全神贯注,透过层层水雾,希望一次成功,打针的时候,孩子虽有躲避也还算配合,他知道眼前这个温暖的蒙面阿姨,就是他全部的依靠,最信任的人。
在隔离病房里,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双层帽子、口罩、手套、鞋套进入病区,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每天为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测体温、血压、吸氧、监护、输液、处理医疗废物等等,同是要给他们送饭、送水、对情绪低落的病人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每次从病房里出来的时候面颊、耳朵全是一道道的勒痕,双手被汗水泡的发白过敏。记得有一次我接20:00的夜班,当我穿好防护服进入病区后,看到我的战友正在忙碌的为病人做治疗,我走到他跟前,隔着层层防护,我都能看到他满脸的汗水,看到宽大的护目镜里竟然存了一小汪汗水,当时我还和他开玩笑的说:“你这里边可以养小鱼了”,说完便感觉一阵心酸。有时,刚从病区出来,父亲打来视频电话,为了不让他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匆匆挂了电话。父亲发来信息:“坚持”,我知道里面包含了很多,有心疼女儿受苦的难过,有孩子每天等不到妈妈的辛酸,有担心疫情的防控等等,有担心,有牵挂,有焦虑,唯独没有后悔,因为,我是他的骄傲,我是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坚定的逆行者。
病区的工作繁忙,辛苦,每天看着张护士长拖着疲惫的身体,沙哑的声音,处理着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的调控着一切大局。还要像个大家长似的不时的叮嘱我们:“洗手了吗?吃饭了吗?一定做好防护”。院领导和同事们也是不间断地在以各种方式关心我们,鼓励我们,支援我们,王院长每天亲自打电话询问我们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种种细节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我们有爱我们,关心我们的大家庭,真的是让我意识到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病人全部成功治愈出院,在我心里,这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成就,最幸福的事。
隔离期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对孩子的想念,一遍又一遍的看家人发来的照片及视频,孩子太小不懂事,每天问妈妈上哪去了,怎么还不下班啊?听到孩子在手机那头的呼唤,我强忍着泪水,心里充满了愧疚。隔离后和家人一直不能见面,他们只能通过视频告诉我:“你是我们的骄傲,一定要尽职尽责,并做好防护措施,我们等着你凯旋归来”!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虽然自己是母亲,妻子,女儿,但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无怨无悔。经过奋战疫情的洗礼和历练,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更加自豪和自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逆境,迎来霞光普照的黎明!
个人简介:
鲁晓琴,费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护士工作17余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先后被评为优秀护士,最美护士等荣誉称号。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护理第一应急梯队队员,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