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科玲)在郯子故里山东郯城这片富源辽阔的土地上,被人们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新愚公”、大山深处的优秀共产党员、百姓拥戴的第一期“山东好人”、省劳动模范、临沂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红花镇谢圩子村退伍老兵、原村党支部书记刘吉传。
有着20年党龄的刘吉传,尽管年已花甲,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他百折不挠终不悔,艰苦创业兴修水利,绿化荒山荫福子孙,治理村庄服务百姓,为政清廉洁身自好,弹奏了一曲呕心沥血、倾情奉献的凯歌乐章。
筑坝蓄水解民忧
十四年前的今天,刘吉传自筹巨额资金,在马陵山上修筑了一座蓄水量达20万立方米的水库,解决了附近村庄村民的生产用水难题,开创了沂蒙老区个人筹资兴建水库的先例。
在山上修建水坝,预算起来需要50多万元的资金。这对家在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刘吉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变卖了家中的大部分家当,才筹到不足10万元。几个弟弟主动将做生易的周转金和存款拿了出来,在外打工的儿子寄来2万元积蓄,镇信用社也及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水库建成后,拦蓄了近10万立方水,可以满足全村一年的生产需要。2011年春,山东全省出现几十年罕见的特大春旱,山下4000多亩小麦受旱严重,大面积枯萎,乡亲们想浇麦没水源。刘吉传忍疼割爱,将库里的水全部放到山下为乡亲们浇麦用。
绿化荒山荫子孙
刚完成拦水坝兴建一期工程,刘吉传就把目光投向荒山绿化上来。专门聘请林业专家对千亩山场进行勘测,绘制出了科技含量高、可操作性强的荒山开发规划图。在岩石缝里打炮眼、磊堤堰,只要能蓄水保土栽植花草、树木的地方,几乎全被他开垦起来了。先后在草不生、树不长的荒山岗上打掘炮眼近千个,轰炸岩层680余亩,开挖果树条带450亩。种植金银花3600多株,新栽油桃、金太阳杏、雪枣、甜柿子、板栗等名优稀特果树近2000棵。本着“要让清水流,绿化荒山头”的理念,刘吉传抓住春季和梅雨季节,组织部分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代表掀起了绿化荒山造林热潮,先后栽植柏松、黑松、火炬松等绿化苗木40余万株,目前,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山花烂漫。俗话说,植树容易、看护难。“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干热风较多,也是加强山林防火的关键时节,尤其是清明节小长假期间,进山踏青、观光、旅游人员较多,森林防火一刻也不能放松。”十多年来,刘吉传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山林管护上,冬春季节,他和老伴拖着疲惫的身子每天早早起床,扛着铁锨、扫帚等扑火工具巡山不止,并在进山路口和突起的岩石上刷写永久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130多条,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大山的“守护神”,怀揣梦想的人生,总是多姿多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刘吉传夫妇长达十余载的坚守付出,终于实现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好憧憬。荒山的绿化,保护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真正让绿意根植荒山,繁衍生息。刘吉传因绿化治理荒山有功,连年受到市、县表彰,2017年9月被全国“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
治理村庄惠乡亲
刘吉传愚公移山,改造自然的创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村上的父老乡亲,2011年4月,谢圩子村3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致推选他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刘吉传从百姓利益着想,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实施了以村街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先后打通村街小巷13条,安装路灯60余盏,建起了农民休闲娱乐小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昔日泥泞遍布,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规划散乱的落后村一跃成了环境优雅、花红柳绿的文明村。
谢圩子村是一个现有720口人、耕地1500余亩的小山村。多年来,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遇上干旱,庄稼大面积干枯,春播、夏种无法进行。为了解决村民农田灌溉用水艰难问题,时任村支书的刘吉传通过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在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困难情况下,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捐献、群众自愿的筹资方式,筹集打井配套专用资金20余万元,实施了机电井配套灌溉工程。新打机井8眼,埋设地下电缆3000米,并做到一井一房,专人看管。有了自己的“当家水”,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灌溉农田用水难犯愁了,同时也结束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
清正廉洁好典范
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刘吉传自费修筑水坝时不仅没向镇村两级索要分文补贴,任村官的几年间,仍然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从不乱花一分钱,修路、打井等公益事业费用都是党员干部带头捐资、群众自愿,从未向上级伸过手。2011年6月份,村里实施打井配套惠民工程竣工,刘吉传看到打井队施工人员辛苦了七八天,很不容易,于心不忍,自掏腰包请打井人员在村子附近小饭店吃了一顿庆功饭,店老板要给开发票,老刘笑着说“开票找谁报销?只要乡亲们不为浇地没有水犯愁,俺花个百儿八十的值。”话虽不多,折射出刘吉传处心无愧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内涵。刘吉传任村支书期间,从来没有以办公事名义公款吃喝招待,更没有接受任何宴请,他生活简朴,善于过老百姓的日子,当了三年村支书,开会、出发等依然轻车从简,迄今还驾驶着儿子给他配的那辆破旧小昌河,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全体党员干部也是“严”字当头,经常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化和教育党员干部。村里每一笔收支他都在小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并将收支情况张贴在财务公开栏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村民们高兴地说,摊上刘吉传这样会过日子的好当家是俺的福分。
“治理好村庄,是惠穗父老乡亲的心愿,绿化好荒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梦幻。俺虽然不再担任村支书了,可全村百姓的冷暖始终装在俺心里,村里好多工作还需要俺协助,俺不能撒手不管,要继续为村里公益事业出谋划策,为百姓利益牵肠挂肚。同时要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决不能让好不容易修筑的水库、绿化的荒山前功尽弃。”刘吉传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践行了一名普遍劳动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不懈努力的责任担当,堪称时代楷模,党旗下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