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罗庄区、高新区市派第一书记工作大组:用活资源抱团发展 把脉问诊推进乡村振兴

2019-01-28 10:56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付茜) 自去年4月18日全市第四批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罗庄、高新大组第一书记走出机关大门,走上田间地头,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辛苦和汗水帮助村庄“摘穷帽”“拔穷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村为家的工作热情,将党对基层的好政策带到了所在任职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截止目前罗庄、高新第一书记工作大组新发展预备党员7名,预计集体收入增加111万元,投入各项资金6833.113万元,墙体彩绘美化4708平米,墙体粉刷12.7万平米,整修、新建党群服务中心6955平米,整修道路229184平米,种植各类苗木8.86万株,疏浚、新建沟渠85.6千米,安装路灯980盏,新建休闲娱乐广场10560平米……第一书记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绩,为民的工作情怀,赢得了任职村所在乡镇、县区的一致好评。
   1月22日,本报记者从助力富民强村、弘扬文明新风、服务保障民生、建强基层组织四个方面对罗庄区、高新区第一书记工作大组进行了专访。
    发展旅游、引入加工项目、做强桂花产业 第一书记工作组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富民增收过上好日子是群众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最大期盼。
    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粉刷一新的院墙、清理干净的排水沟、高标准的路灯及绿化配套……罗庄区沂堂镇麒麟社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而这一切改变都与市交通运输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密不可分。麒麟社区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先期打造的麒麟山风景旅游区、欢乐世界、乡村旅游服务街等设施因交通不畅等原因未能有效使用,大量优质资源闲置浪费。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充分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发挥派出单位优势投资659万元建设全长7.7公里的“一环四通”环村路网。又将周边几个村纳入全盘考虑,规划建设全长43.2公里、“六纵四横”的环镇路网。交通的便利让如今的麒麟社区已今非昔比,我市举办的中华民俗文化庙会于大年初一在麒麟景区开幕、正月十四刘老根大舞台又将在麒麟景区开演,路让麒麟助跑腾飞了起来。
    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内,村内街道整洁、道路两侧的绿化苗木错落有致。要致富先要有思路,市政府研究室、市机关工委派驻罗庄区册山街道黑虎墩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发挥单位职能优势完善两委班子运行制度,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建设党建文化长廊、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抓阵地建设;带领村党员、致富能手赴河东区、临沭县、莒南县、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开展学习,抓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第一书记工作组开拓了村两委班子发展思路,为任职村带来了新思想。通过盘活任职村村内资产资源,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引进铝型管加工企业,以集体土地和产业资金入股,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同时解决任职村内20余人就业……目前,黑虎墩村已成功申报列入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加快打造乡村振兴临沂样板村。
    与他们不同的是,高新区罗西街道西磊石村在桂花上做起了文章。市政协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实施“桂花党建”工程,实现了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实施党组织建在桂花园、党课上在桂花园、党员赛在桂花园、活动放在桂花园、服务落在桂花园、实绩亮在桂花园“六大桂园党建”活动引领助推桂花产业转型升级。投入2000多万元引导单一的桂花产销模式向以桂花为主题的“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交易”的多元化产业模式发展,努力打造“桂香小镇”田园综合体。同时大力发展桂花电商平台,实现了网上销售、物流运输、售后服务三位一体电商服务体系。目前桂花电商已经小有规模,日成交量在5000元左右。下一步将建设“磊石桂花”精品交易大棚,扩展桂花交易平台,扩大“磊石桂花”品牌,从而实现市场引人带旅游、旅游留人进市场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环境。
    “浪漫于家庄,美丽桥西头”第一书记穿针引线弘扬文明新风重点打造“双美村庄”
    打好生态环境牌,共享美丽生活。罗庄区第一书记工作大组结合派驻村自然、区位特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及人才资源优势,帮助派驻村制定生态发展计划,推动绿色发展,使群众生活环境“大变身”,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福祉。
   桥西头村位于罗庄街道,于家庄村位于傅庄街道。两个村距离不近但是村情相似,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每次周例会上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听到别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各项建设工作,心里特别着急。就这样,村情相似距离不近的两个村走到了一起,提出了“浪漫于家庄,美丽桥西头”的发展目标。他们将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双美村庄”作为了自己工作的重点。
   现在,无论何时走在于家庄村的街巷,你会被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墙绘深深吸引,梦幻般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形象,主题鲜明,或凸显传统美德、乡贤文化,或凸显美丽乡村、丰收节,可谓是美不胜收。市委老干部局、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带领全体村民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促进村容整洁,村庄的绿化覆盖率由35%提高到85%,如今村民生活在花园式的美丽村庄里,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为做好“双美村庄”创建,尽快让桥西头村与城市社区接轨,鲁南技师学院派驻桥西头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为村子购置洒水车、垃圾车清运车、巡逻警,全力做好社区卫生、安保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建设。随后,该村又相继开展“五化”环境综合整治,粉刷墙面,打造“中国梦”等主题墙绘,清理排水沟,安装路沿石,种植绿化苗木,打造文化健身长廊等活动,努力将桥西头村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我们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学院教育优势挖掘村里的民俗文化筹建村史馆,建立‘学院委员会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固定服务日’制度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该组第一书记告诉记者。
    惠民项目遍地开花 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大大提升
    作为第一书记,罗庄区、高新区的十个第一书记工作组都深知肩上担子沉重,他们扎根基层、主动作为、积极多方资金支援,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民生优先,近一年时间,村子里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为村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市人大派驻罗庄区西高都镇潘墩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入村走访调研时发现,党员及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就是村内道路硬化和出村路修建的问题。但是工程面广量大,涉及村内每家每户的利益,任职村又无村集体收入,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该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巾帼不让须眉”迎难而上,通过积极协调、多方努力、反复做工作,完成了村内21条15200平方米的“户户通”工程;修建了农村公路6000平方米,打通了东潘墩村的出村路。为解决村内排水系统瘫痪的问题,先后建设污水井273个、新修排水沟1200米、整治村内排水沟2400米,完成了81余万元的工程量。投资十万安装太阳能路灯用于村内亮化工程,协调供电部门对村内电线进行整修。件件实事儿都干在了任职村村民的心坎上,当记者在村内一提起这两位第一书记时村民们就禁不住的竖起大拇指。
    与此同时,商城管委会派驻高新区马厂湖镇皇庄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也以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如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为村内195户65岁以上老人安装山东有线广播电视信号,新建高标准卫生室解决村内常年遗留的看病难问题等。第一书记工作组让皇庄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也让村民提升了幸福感。
    把党支部建成堡垒 村民脱贫致富有了底气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罗庄区市派第一书记们认识到,在推进帮包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关键在支部,关键在支部书记。为此,罗庄区、高新区市派第一书记工作大组不定期组织村班子成员学习讨论、座谈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着力解决班子成员思路不宽、观念不新、知识面窄、指导农村发展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不断提高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引领科学发展、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
     市两型办、山东华宇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派驻黄山镇丰大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同村两委班子通过解决村民最急盼的事入手,挖沟、修路、安灯,让村里变了样。通过一件件实事儿,让村民重拾对村两委的信任。当村集体准备整修村内主要干道却因资金发愁的时候,全村党员率先捐款,村内困难党员、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老党员不但自己捐款,同时发动村民踊跃捐款。不足两周,村民捐款三十多万。很多外地打工的群众也纷纷通过微信、托人捎带的形式踊跃捐款。在捐款修路、修路施工过程中,村两委、全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发挥了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罗庄区褚墩镇兰山村也同样面临诸多发展难题:村庄大、难管理,宗族派系多、不团结,党员虽多但无带头人,各类信访问题突出,自2015年至2017年底,村书记缺职近3年,村庄发展基本停滞。当全村老少爷们为村发展愁眉不展之时,市统计局第一书记工作组派驻到了兰山村,近一年的时间,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18年没修过新路了,人心不齐,以前上级有专项资金的时候都推动不下去,这些年老百姓做梦都想修路,没想到第一书记一来就帮我们圆了修路梦,进村几天就完成了主干道的建设,震惊了全村。”党员带头捐款,受益群众出资保底,去年9月份第一书记又带头将村内背街小巷硬化10000平米。这让兰山村村民怎么也想不到的任务竟然又完成了。就是这些点滴变化和许许多多的想不到,第一书记工作组带着村两委通过真干、实干赢得了村民和党员的认可,村两委也在罗庄区评星定级中由之前的“二星”级党组织晋升为“五星”级党组织。
    东叠庄村位于高新区马厂湖镇驻地西北6公里处,是高新区唯一少数民族村居。市接待办、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工作组稳中求进,通过规章制度、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建进清真寺等工作,实现党支部建设和村级事务运行的规范化。建立了东叠庄党建工作微信交流群,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组织村“两委”及全体党员到省政府旧址和沂蒙革命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路灯让村里亮如白昼,‘雪亮工程’为村民保驾护航,老人享有福利,孩子即将用上塑胶操场,村集体增收50万以上……这都凝聚着第一书记的心血,我们全村老少牢记于心。”该村党支部书记文玉国感慨说。通过一系列的“走心”实事,第一书记工作组让帮扶村的群众回汉一心,党群同心、发展齐心,把各种潜能挖掘出来,把各种优势发挥出来,把各种资源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为村民造福,使村民实现小康。
    经验分享:大组用活制度例会,区选派办做红娘 建起第一书记帮扶平台
    一组打造亮点容易,难得是十个组都能精彩纷呈,硕果累累。采访中,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一些经验做法的优势。
    罗庄、高新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通过月调度、双月评比、季度观摩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大组督、比、学的工作氛围。通过用活了周例会制度:一是将周例会作为第一书记工作的培训会。会上学习上级政策,及时充分掌握全市第一书记工作动态,调整大组的工作方向。大组还充分利用例会进行内部经验分享和“传帮带”。郭景昌书记作为一位老第一书记对年轻书记给予很多帮助,教授经验,疏导情绪、排解忧虑。杜玉彪书记作为市交通局下派的第一书记,在修路有关政策上给各第一书记工作组进行具体指导。刘方刚书记在派出单位就负责基建工作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给第一书记培训有关程序。二是将周例会作为第一书记工作经验的交流会。每个工作组对一周工作成绩,工作困难进行汇报。整个大组集思广益开展讨论。三是将周例会作为各项政策信息通报平台。大组周例会上各第一书记对自己掌握的各项扶持政策信息无私共享,促进大组工作整体提升。四是周例会走出办公室开到了各第一书记任职村。通过这个形式,让各组第一书记通过周例会的互相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增进感情,督导进度。
    罗庄区选派办工作人员沈怀滨表示,罗庄区在全市率先将市派第一书记编排进区派第一书记管理,实施双重管理,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同时通过建立第一书记帮扶平台帮助第一书记在工作中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各方资源与第一书记任职需求双向精准对接,凝聚抓党
    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本批市派第一书记工作组进入状态快,协调性强,抱团发展,给罗庄区发展贡献了政策,发挥了智力支持。”罗庄区选派办高度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