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欣 魏书昕)走进沂南县依汶镇孙隆社区,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一条蜿蜒的环山路环绕整个村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心头,村民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新社区、新气象、新风貌......这就是省派第一书记杨大胜所任职的社区。回想起第一书记任职的这两年,村民们感慨万千,孙隆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级贫困村,完成了脱贫致富的蜕变,这一切都离不开省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初任职的一个月时间里,杨书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走访,他发现村内的建设没有整体规划概念,随意性很强,房屋因地就势高低不等,七出八进。街道杂乱无绪,有的街道宽约数米,有的窄巷仅容一人。全村仅有一条硬化路,大部分时候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环境治理不到位,庄稼稞乱堆。且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这严重阻碍了孙隆村的发展。看到这样的现状,杨书记坦言开始的时候压力很大、责任很重,同时群众的期望值也很高!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暗下决心,困难一件一件解决,绝不辜负组织和群众!
思来想去,杨书记决定先从人居环境入手,针对长年疏于管理的孙隆河,他向上级申请资金处理垃圾、河沟清淤、栽植苗木。同时他还打通了孙隆河沿线的道路,彻底改变了村庄南北向主干道无法会车的历史性难题。同时他修整了一条环山路将孙隆村东、西、北三山之间连接了起来,为村民农忙、秋收带来了便利,改变了村民百年来农忙时“望山兴叹”的局面。为了方便村民就医,他开始整修村卫生室,升级医疗设备。村民们眼看这么多难题难题被破解,都对于这个“城里来的领导”竖起了大拇指,渐渐的他们也开始加入第一书记整治环境的队伍,主动打扫起自家门前和街巷的卫生。2017年孙隆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和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有了好的环境又有了有高素质的村民来共同维护,杨书记的信心大增,决定继续开展能丰富村民精神文明生活的活动。他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利用夜间、农闲空隙到村内开展村民素质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村民的文明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街坊邻里间的矛盾少了;婆媳关系融洽了;最令村干部头疼的老人赡养问题也慢慢解决了。他得知村里的“空心化”较为严重,便聘请了柔力球专家在晚间和周末对留守妇女儿童进行相关的培训,在2017年的全国柔力球公开赛中,由孙隆的孩子们组成的“沂蒙灯塔少年队”荣获全国冠军,由妇女组成的“沂蒙红嫂”队荣获第三名。成绩一出村民们更是开心的像过年。如今每逢夜幕降临,村里到处是歌声、音乐、太极和舞蹈,村民们直言“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相传孙隆村为《三字经》“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里的戴德、戴圣的后人聚居地。他得知这个消息,就像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他走访了村内所有的老党员,拜访了相关专家,最终经秦汉史专家安作章老先生考证孙隆村戴氏均为戴德戴圣后人,并为戴氏宗亲题字“礼乐孙隆 古风新韵”和“汉儒二戴后人”。在一次两委会上,杨书记与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讨提出了“秉承先祖遗训,世世代代继承弘扬礼乐文化”的乡村振兴口号,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由于孙隆村历史遗迹保护较好且人居环境优美舒适,山东省住建厅将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名额给了孙隆村,杨书记说“消息一出,我的干劲更足了!”至此,孙隆村的乡村振兴正式开启了新纪元。
只有发展产业路子,才能让村民们看到脱贫的希望。在召开多次两委会后,杨书记决定亲自带队去东营、聊城学习产业发展,最终确定在孙隆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在做出决定的那个夜晚,杨书记一夜没合眼,一方面他对产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感到兴奋,另一方面面对从未有过的大项目他也对村民的接受能力感到担忧。然而项目一经实施,仅仅一周时间孙隆村便流转了800亩土地,杨书记学习了“依山流转,土地翻番”的方法,最终戴氏庄园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转了1868亩土地,这最为艰难的第一步就在村民的支持中迅速完成了。从寒冬到酷暑又到寒冬,戴氏庄园的每一点发展进步他都参与其中,有一次天刚蒙蒙亮他就开车来到庄园,遇见过往的村民询问他说有事要回趟济南,早起过来转一圈才能安心回去。依靠戴氏庄园等产业的发展,孙隆村的贫困户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孙隆村实现了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分红,杨书记看着前来领取分红的村民笑着说“村民们笑了,我这第一书记才算没有白干”!
朝阳四射的早晨,杨书记正走在孙隆村的幸福路上,他正准备去看礼乐文化一条街的建设情况,用他的话说,我要让孙隆变成礼乐孙隆,最美孙隆,人人羡慕的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