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张安平 刘伯涛)莒南县老科协建立近20年以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技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好评。该协会5次被省老科协表彰为先进集体,2次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会长周子禄4次被省老科协表彰为先进个人,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健全老科协组织网络,建强协会领导班子。老科协工作搞得好不好组织建设是重点,班子建设是关键。工作中该协会始终抓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按照省老科协“一级法人三级组织”(即县老科协为一级法人,县老科协、镇老科协办事处、村居老科协工作站三级组织)的要求,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各级老科协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讲明了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的重要意义、领导班子成员职数、标准条件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到目前,该协会领导班子中会长1人、副会长3人、常务理事10人、理事20人、镇街领导班子5人、村级工作站3-5人组成。条件是有能力、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群众威信高、热心老科协工作的同志担任。把老科协领导班子建成班子强、点子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影响大的社团组织。全县现有13个专业委员会、16个镇街老科协办事处。聘请了14名有一定技术专长、热心老科协工作的同志为老科协技术顾问和2名企业家为老科协荣誉会长。建立了由60人组成的乡土人才库。全县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近8000人。对老科协领导班子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年龄过大、身体不好、因工作变动或责任心不强长期不参加活动的人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不断充实新生力量,由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事变为想干愿干会干主动干事,成为老科协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板泉镇原任主任经常去北京出发,加上事业心不强,老科协工作基本没开展,县老科协班子成员经过分析,一致认为必须换人,县老科协会长与镇党委书记交换意见后,确定由现任科协主任张德超兼任老科协主任。该同志上任不到2年,老科协各项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已建成15个村级老科协工作站,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县老科协打算近期在该镇召开一次由50多人参加的全县老科协工作站建设现场会,大力推广该镇老科协工作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该协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建会的首位。认真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会员,反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批示,开展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断增强会员爱党爱国之心,做到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主动争取党对老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县委、县府把老科协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老科协经费列于财政预算,每年拨款6万元,拨款12万元购买了面包车,安排120平方米房屋作为老科协办公室,配备了会议桌、办公桌、沙发、空调、电脑、娱乐器械、摄像机等办公用品,几任县委书记都对老科协调研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
加强村级老科协工作站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按照“一级法人三级组织”的建会要求,不断完善村级老科协工作站建设。没有村级老科协工作站,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完善。建立老科协工作站使会员就地就近学习科学技术,增强致富本领,实现尽快致富,老科技工作者有了用武之地。为了不断推进老科技工作站工作的有效开展,县老科协先后召开4次现场会,表彰奖励24处先进工作站,建站的做法是,物色一个“乡土能人”或有一技之长、愿意当站长的,依托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项目建站,开展工作有依托、有吸引力、有凝聚力,不至于流于形式,制定出台了工作站工作职责、制度等。建一个老科协工作站,能兴一个产业,培养一批能人,活一地市场,富一方百姓。板泉镇佃户村站长葛祥山,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动起周边80多户种植蘑菇,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到目前全县共设立102个村级老科协工作站,发展会员2300人。
为会员办实事好事,增强协会活力。为充分调动会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老科协工作,多年来该协会始终坚持每隔3-4年就开展一次评先树优表彰活动。这些年来共表彰奖励先进集体46个,先进个人424人次,使大家学有榜样,干有方向,超有目标,帮有对象。通过评先树优,极大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每年除在本县召开现场会外,还经常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该协会先后到江苏、枣庄、济宁、徐州、日照等地参观学习、取经。为充分调动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该协会坚持做到想老科技工作者之想,帮老科技工作者之需,真心实意的把他们放在心上。建好老科技工作者之家,使会员学习有课堂,娱乐有场所,开会有地方,健身有去处。县自然资源局老科协办事处争取局领导支持,活动室占了一层楼,经常开展书法、绘画、木雕、奇石等各项展览,老同志白天晚上都在这里活动,真正成了老科技工作者的家。先后为196人推荐并晋升为正副高级职称,调动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很多老同志主动找活干。尽心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24年涝坡镇唐庄村300亩梨园进入盛果期,摘果后一个星期就从里往外变黑,无法长期保存,果农愁的没办法,便向老科协求助,专家鉴定后认为别无好法,只能嫁接。2025年春天该协会出人出车出钱到淄博往返500多里路调了嫁接苗直接送到村里,新品种口感好、易保存、产量高、效益好,果农集体写信感谢县老科协,称赞老科协为果农解决了一大难题,永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