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泉庄镇尹家峪金龙山有机晚熟蜜桃园区
临沂在线讯(刘欣 刘华)“人无业不立,村无产不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临沂沂水县泉庄镇尹家裕村,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全村1500口人,2400多亩土地。因村民土地较分散,大多只能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收入较低,村里的青壮劳力留不住,大多加入务工大潮。就是这样一个留不住人的乡村,因为一个成立不久的合作社——沂蒙山金龙山农业合作社,村庄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原来的黄土岭摇身一变成了漫山遍野的桃林,远远看去,一颗颗桃树上挂着一个个红彤彤的蜜桃,让人垂涎欲滴。

工作人员在采摘蜜桃
肩负使命二次回乡创业
村民信任 干部支持
八百里沂蒙,大山深处,有一个成立不久的农业合作社—沂水县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建人赵传博,出生于泉庄镇尹家裕村,在桃园里,赵传博清晰的记着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我原来就住在这里,后来拆迁安置搬走了。” 虽然赵传博离开这个地方多年,但每年逢年过节,他都要回村祭拜祖宗,与此同时,赵传博每次都会给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一些钱,以供村里的贫困人家和一些老人生活的基本费用。正是一次次对乡亲的回馈,让赵传博在村里的老百姓心中留下了一个让人信服的形象。
乡村的贫困落后在赵传博的心里扎了根,“虽然父老乡亲们早已不再为吃饭穿衣操心,但是毕竟村民还不富裕,村庄面貌还相对落后。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少爷们做点什么。” 经过认真的思考,他下定决心回乡同父老乡亲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奶粉搅拌池(用来灌溉桃树)
2014年冬季,赵传博带着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和乡村致富的宏伟抱负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小山村—泉庄镇尹家裕村,与村支书李金泉等几位村干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经过慎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农民手里流转出土地,同时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发展资金由赵传博一肩挑。
接下来村里接连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村民代表乃至部分村民参加的一系列会议,形成了决议,确定流转出金龙山周边100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商定了土地流转价格,按照山地每亩680元、水浇田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公布了用工方案,就地转换劳动力,让农民进入合作社务工,获取固定收益。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个月时间,群众手中1781亩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土地的连片整合,使产业发展成为可能。
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有机晚熟蜜桃生产基地
说干就干!赵传博与村干部一起筛选地块、商讨方案、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为了加快施工建设进度,合作社组织成立了班子,拉起了队伍,充分利用“暖冬”有利时机,上机械、上人员,深翻整地、普施有机土肥,整修道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全自动蜜桃分选生产线
与此同时,慎重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遴选适宜品种。经过多方考察,选取了晚熟桃品种——金秋红蜜作为主打品种,“普通的桃没有价格优势,因为我们是农村合作社的形式, 决定做有机。”赵传博说。与乡镇上其他品种的桃不同,金秋红蜜成熟晚、果型大、糖度高、耐贮运,成熟期在每年的十月初,此时市场上多数的桃品种都已下市,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化竞争优势。
种植期间,县果茶中心领导和林果专家,经常到园区进行技术指导,除此之外,金龙山合作社经常组织培训,实行老技术员带新人的制度,严格按照有机园区建设标准,科学栽植,科学管理,立志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有机晚熟蜜桃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沂水县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果品分捡车间、冷库、肥料厂、化验室。其中,投资600余万元,购买了两条国内的全自动蜜桃分选生产线,实现了果型、糖度自动分级分类筛选。整修塘坝5座,硬化道路24公里,新上灌溉机组4套,铺设供水管道30万米,整个园区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生产条件得到了的改善。
目前,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百桃”商标,1781亩蜜桃已顺利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生产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及欧盟、美国出口检疫检验证书。经过检测检验,园区生产的有机晚熟蜜桃,完全达到了有机标准,无论色泽、糖度还是口感,都在同类产品中树立了标杆,得到了广泛认可。

工作人员在分拣桃子
2017年10月份,沂水县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百桃”牌金秋红蜜桃,在市场上卖出了28元每粒的价格,全部产品一售而空,实现了建园以来的首个丰产丰收年。2018年预计产量能达到300多吨,预计产值1000多万元,其中6枚装精品箱定价198元,每个桃子很贵售价33元,且在每箱卖出的蜜桃中,都会放置一张属于自己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整个有机桃从坐果到采摘入库的全过程声像数码资料。赵传博介绍说。
不断探索新思路
村民走上致富路
今年年初,合作社投资3600余万元新注册成立的有机餐粉生产企业——沂水县五谷满院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顺利开工建设。7月1日,5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全部建成,高端餐粉生产设备全部到货并安装到位,进入调试阶段。目前,以有机蜜桃餐粉为主的6种有机餐粉的产品研发已全部定型,并开始生产。“不符合糖度检测的蜜桃我们称之为次果,这些淘汰下来的次果,我们就用来做餐粉。而且这些餐粉的价值甚至比蜜桃的价格还要高,也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赵传博介绍。
为了更好地配合有机餐粉生产,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在桃树下面种植南瓜、胡萝卜、芝麻等作物,在为五谷满院公司提供原材料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园区收益。

金龙山质量安全水利平台
不仅如此,合作社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建设自己的家园,目前已有20余名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在合作社找到了岗位,更是有近10名80、90后青年加入了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生力军”。
90后小伙魏宗国便是这其中的一员,说起回来的缘由,魏宗国表示,这都要归功于自己父亲。“我爸不止一次叫我回来,我第一次没回来,我心想90后哪里还有种地的呀,因为不相信我就回来了,这一回来就留下了。”不仅如此,魏宗国的妻子后来也加入了合作社,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魏宗国马上就要当爸爸了,脸上透露着满满的喜悦。与魏宗国相反,魏宗国的父亲是第一批支持且加入合作社的人,加入合作社之前,魏兆富自己开农家乐,一年也要收入10多万,加入了合作社之后,魏兆富表示,不算分红,保守估计今年也能拿到11余万,“他是来修地球的人,他不可能骗我们。”魏兆富这样形容赵传博。
沂蒙山金龙山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共涉及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88户、180人,占全村困难户总户数的72%;吸纳困难户及困难户子女25人到园区务工。其中,助力30户贫困户、46人摆脱了贫困,分别占全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54%和53%。全村356户农民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可达300多万元、工资收入700多万元、效益分红达到20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荒山开发入社和要素折股成为“股东”,每年实现收入三四十万元。
截至目前,金龙山合作社共有106名农民成为固定员工,分为13个生产组,其中老年组1个。赵传博强调,在合作社工作的员工,到了退休的年龄,老人们还可以选择进入老年组,只需要平时种种菜,看看大门,工作很轻松,照样拿工资,就是要让他们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