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高军 摄影)郯城县马头镇小马头社区马二村民孙志伟、刘贵丽夫妻俩,日前正在一起检查馒头套筐的质量。瞧,这过去不起眼的柴草经过加工成馒头套筐,再添加上色彩缝制上衬布里子,有模有样的挺招人喜欢,每套少说都得值上百元。
郯城县马头镇小马头社区附近的村庄农民有着农作物秸秆加工的传统。县乡两级劳动部门因势利导抓好新型农民的职业培训,让当地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上岗”,将柴草摇身巧变成了“馒头筐”、“鸟窝”、“狗窝”等生活用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过去卖秸秆加工制品靠是租车拉货,人到货到才能联系外卖,虽然也挣了钱,但多数付了车费。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升级,手机手提电脑,线上线下直销,结束了过去东奔西跑推销秸秆加工产品的历史。孙志伟谦虚地说,“像我这样做二道贩子不用出多大力,一年下来也得挣个十万八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