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杨蕾)8月30日,临沂在线记者来到费县和郯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学习,深入了解各试点如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何传播并且建设文明乡风、优良家风、纯朴民风。
北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 唱响文明新时代
胡阳镇利用村级道德讲堂、儒学讲堂等现有的农村基层阵地,形成固定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实现“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返乡党员干部、退休职工、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宣讲、文艺演出、表彰先进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新时代新思想融入音乐、舞蹈、书法、曲艺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中,深化一村一月一场电影、一村一年一场戏、广场舞培训等活动,吸引凝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文明实践的目的。
实施“1567”工程,实现户户受教育,人人提素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全覆盖。“1”是一联多,就是一名党员联系多数群众,让党员当好联系户的“五员”;“5”就是成立5支120人的志愿者队伍,对年龄偏大,年老体弱的群众入户开展文明实践;“6”就是成立6支党员服务队,按照板材加工、扶贫工作、新乡村建设等行业户进行文明实践,“7”是成立了7支文艺宣传服务队,利用社区大舞台,集中进行文艺演出,丰富文化生活。
杨庆霞是社区里的草编技术高手,长年在家加工各种玉米皮、蒲草等草制品,工艺品公司上门收购产品,不用出远门,不耽误照顾家庭,掌握草编技能,就能“变废为宝”,实现“一把玉米皮,打开致富门”,深受社区妇女同胞的欢迎,为此,她专门为社区群众免费培训,亲自指导示范草编技术的要领,帮助群众学好这门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带领身边更多闲赋在家的群众加入到草编队伍中来,不断用巧手编织家庭增收致富的梦想,学习技术的同时,增加了行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文明素质。
“北尹社区为全面提升农民精气神,为充分发挥党员的一技之长,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富有成效,社区党委根据每名党员的特长,成立了板材加工、高效农业、扶贫工作、五老干部、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六支文明实践党员服务队,分别由社区党委委员任队长,选出各行各业中突出业绩的人员任队员,各支文明实践站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座谈会、评议会、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利用身边人、身边事,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杨海祥便是北尹社区板材加工文明实践站服务队队长,像杨海祥这样的文明实践站服务队队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板材行业方面的特长,在进行文明实践活动时,不仅可以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还可以交流板材行业的市场行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北尹社区党委书记石廷德说。
记者了解到,在北尹社区不仅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成为了文明实践员,每名党员都成为实践员。为发挥党员的文明实践和模范作用,以居住地为中心,每名党员联系15-20户群众,实现“一连多”。主要职责是当好联系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众问题办事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村情民意网格员,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各级新决策部署,社区主要工作动态与群众接触,实现了全方位覆盖,面对面交流。每名党员在文明实践传播中,增强了自豪感、自觉性、自信心,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费县是一块红色的沃土,也是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这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00余次,也是在这里,真实演绎了革命先辈辛锐与陈明,甄磊与李林,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与秋迪感人的爱情故事。铭记历史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树立现代青年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价值观,为此,费县民政局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在全国首创了婚姻登记时,让青年人接受“爱党爱国、修身齐家”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通过费县本地红色故事,给结婚的年轻人注入更多红色基因,培养更多的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传承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家风和社会风气。
同时,费县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主人”、“学沂蒙精神、讲沂蒙故事、树沂蒙新风”。我们把沂蒙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特色内容,融入到讲、评、帮、乐、庆各种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费县已建成1个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到6万余人次。对于解决乡村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郯城县:百姓讲郯,微宣讲开启说唱新时代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讲述身边凡人善举、好人好事,中共郯城县委宣传部创新宣讲形式,开办了“微宣讲”栏目,并组建了郯城县宣讲志愿者队伍。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在校学生;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还是工人农民朋友;无论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是说“郯普”;无论是讲故事、说快板,还是唱柳琴、说相声,都可以加入郯城县宣讲志愿者队伍,以“接地气”、带温度的宣讲,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东城社区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身边好人好事的宣讲、“医路同行”志愿服务、乡土艺人的表演、东城剧团的碧水蓝天新东城等精彩节目,还组织全县620名“爱心妈妈”与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家风家训有奖征集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举办“百姓讲郯”,向群众传播婚丧嫁娶、成人、外地返乡等人生节点举办仪式。
在李庄镇党委,记者有幸听到了快板《十九大精神传万家》,“竹板打、响连环,咱把十九大精神来宣传,2018新起点,奔向小康大步赶,不忘初心向前行,从严治党不歇停,惩治贪污和腐败,权利关进制度笼,习总书记谱新篇,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国人民笑开颜……”
李庄镇党委宣传委员、文明实践员孙同岭向记者介绍到:“李庄镇着眼于让文明实践覆盖更多群众,每个社区都建立了“文明实践学习群”,通过手机不定期宣传惠民政策、好人好事等。李庄镇在进行文明实践的时候,创新传播方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沂蒙精神等,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看视频、讲故事、柳琴戏、快板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群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郯城县统筹“党政领导及党校教师、志愿者、五老人员”队伍,不断充实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各相关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分别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卫生志愿者队伍、法律志愿者队伍、科技志愿者队伍等8支专业志愿者队伍,仅县级层面成员就达630多名。同时,不断加强对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的统一培训和管理,目前,已通过三次选拨活动评选出各类优秀文明实践员67名和文明实践节目22个。在阵地建设上,整合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现有的农村基层阵地,形成固定的文明实践场所,配套完善音响、投影仪、电子屏等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
截至目前,县级层面成立郯城县新时代实践中心,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同时确立1-2个社区作为试点,共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我县已经全面铺开。
省级试点与市级试点结合 临沂市文明实践建设在全市社区有序推开
在山东省确定的首批20个试点县(市、区)中,费县位列其中。同时,确定罗庄、郯城、沂水、莒南为市级试点县区。很近,又在其他11个县区(开发区)每个乡镇街道确立了1—2个试点村。目前,我市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分中心68个、实践站324个,全部建立工作台账,我市将定期开展调度检查,推动试点工作有序铺开。此次学习的北尹社区文明实践站、李庄镇文明实践分中心是我市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的一个缩影。
临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对《临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做了进一步说明。《方案》指出,扎实做好试点工作,以县域为主体,城乡统筹推进,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村(社区),对接群众需求,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各县区安排乡镇(街道)选择基础好的村居先期进行试点,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
根据《方案》,文明实践要求做好"讲、评、帮、乐、庆"五个方面。"讲",结合"七讲七进"活动,组织志愿队伍,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等;"评",结合"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帮",结合"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乐",结合"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庆",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将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长期活跃在城乡基层的文化、科技、教育、民政、卫生、体育等有关部门系统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2018年各县区每乡镇确定1-2个村居进行试点,2019年在全市乡村和城市社区全面推开。
此外,为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市、县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和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实践中心活动运转、人员培训、教材研发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人身保险等。并将加强考核监督,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内容和考核督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