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郑树平)今年28岁的孙明月,是国家4A级景区——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所在地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人。谁也想不到,这位学历不高,小时说话都有些腼腆的山村姑娘,却成为一名出色导游,而且脱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脱城”返乡当导游
说起孙明月和她家里发生的巨变,得从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毅然回到山村说起。
孙明月中学毕业后,在青岛一家服装厂上班,并在工作中结识了爱人刘洋,并于2011年结婚。结婚后的第二年春节,孙明月回家过年,并打算生育后再出去打工。
这时,她发现建在村庄旁边的影视基地发展非常好,便和刘洋商量,能不能到影视基地找份工作。“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在青岛上班虽然不错,但也有许多不便之处。如果回来到影视基地工作,一是不用跑那么远上班,二是等以后有了孩子,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和照顾孩子,他不会成为留守儿童。”孙明月说。
打定主意后,孙明月决定不再外出上班,并和刘洋分别在影视基地找到了导游和司机的工作。
从“村妮”到“名嘴”
导游是知识密集型、高智能型服务工作,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多项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
孙明月刚当导游时,却是典型的“导游盲”。“刚开始,我对导游这个行业一点都不了解,工作起来有点吃力。”孙明月说。
为帮助孙明月尽快适应工作,影视基地对她进行了专业培训,从怎样走路、怎样站立、怎样坐以及仪容仪表等方面,都一一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此外,还经常对她和伙伴们进行团队凝聚力方面的培训,孙明月技能提高很快。
之后,又派孙明月去河南,参加了一个导游专业进修班,进行了专业学习、培训。“现在,我的讲解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时,能带11个团。”孙明月说。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景区的帮助,孙明月现在成为一名出色导游,去年冬天,沂南县举办了讲解员、导游员大赛,孙明月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
“那次大赛让我长了很多见识,学到了很多东西。参赛者均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水平都很高,但我始终充满自信,发挥了正常水平,也取得了好成绩。”孙明月说,“以前别人问我干什么工作,我有时候不好意思说,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导游,我深爱着这份工作。”
舒舒服服住洋楼
孙明月介绍,过去的常山庄三面环山,石头多,耕地少,很愁的是吃水难,“以前村里流传一句话,“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那时候别说住二层楼,就连住砖瓦房都是奢侈,年轻人熬不住只能外出打工。”孙明月说。
2008年开始,先富起来的山东省沂南县南村社区累计投资7.8亿元,建起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直接安置当地20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同时带动发展了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生产销售等家庭特色产业上百家,数千名周边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
孙明月掰着指头算账道:“我们一家5口人,有3口在影视基地上班。我在景区当导游,工资一个月两千七八百元,俺对象在景区车队开车,一个月两千四五百元。我公公在景区干保安,一个月两千左右,婆婆在家看孩子同时,还种了几亩地,每年收获不少花生、玉米、地瓜等农作物。”
“这样的收入,在农村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近几年我们家变化很大,不仅住上了洋楼别墅,而且电视、电脑、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一应俱全,买了电动车、三轮车,还有一辆双排座汽车,我们的日子甜蜜得很。”孙明月高兴地说。
景区的发展,给常山庄村民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还带来了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沂蒙生态大道、红色旅游专线、往返于县城和常山村每小时一班的专线公交……孙明月一项项列举影视基地“裂变效应”给常山庄带来的变化。
“虽然常山庄是个小山村,但这里宜居、宜业、宜游,一转身就能碰到明星大腕。我们村许多年轻人像我一样从外面回到了村里,外面的世界尽管很精彩,却不再诱惑我们。”孙明月自豪地说。
孙明月打算在影视基地一直干到老:“导游对年龄限制比较严,如果有我不能当导游了,就学个驾驶证开游览车。游览车不能开了,我就当保洁员,保洁员不能当了,我就到餐厅当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