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消费者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愈发普遍,但这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机会。其中,很为常见的诈骗方式是以二维码为载体,诱导人们“扫一扫”,进而骗取钱财。此外,“违章停车扫二维码交罚款”等新型的二维码诈骗方式开始扰乱市场。要清除二维码诈骗顽疾,除了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及从技术层面防止二维码病毒传播扩散外,用户在扫码时也要提高警惕。
(一)二维码诈骗花样翻新
二维码已深入我们的生活,支付、下载、购物……各种应用比比皆是,但由于用户的不了解以及疏忽,二维码已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主要手段。
《工人日报》近日报道,重庆渝北区的张女士在网购时遭遇了“二维码陷阱”,只是简单“扫一扫”,竟被“扫走”了数千元钱。类似的“二维码陷阱”屡见不鲜。日前在惠州、深圳、西宁、青岛等地出现了不法分子打着交警执法的幌子,冒充交警法律文书来行骗。车上被贴的“罚单”上,印有二维码快速缴费通道。扫描二维码后,会进入支付转账页面,诱导车主转账缴纳“违章罚款”。
业内专家表示,二维码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工具,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经济运行安全、公共安全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信息安全漏洞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而相关管控则相对滞后。
(二)标准缺失致二维码应用市场失控
二维码缘何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其一,二维码应用被国外标准垄断。据悉,由于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目前国内的二维码市场还在免费使用2000年的技术标准,其开放式的市场应用模式导致我国二维码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的状态,此外还将可能产生严重的知识产权风险。
其二,我国对二维码应用的监管相对薄弱。有业内人士指出,注册一家二维码企业并不需要专业资质,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目前,二维码其承载的信息缺乏审核、监控、追溯、认证,以致于发生二维码诈骗时,相关部门无法快速有效查地找到诈骗相关信息。
其三,用户习惯不佳,见码就扫的习惯为二维码诈骗创造机会。一些不法分子将携带恶意插件、木马病毒的网页生成一个二维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诱使网友在扫码电子优惠券、软件下载、网络支付时掉入圈套。
腾讯CEO马化腾曾表示,“未来二维码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谢少武表示,“2015年二维码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未来3-5年将保持高速的成长态势,年增长率近68%。”随着银行二维码支付等应用的普及,二维码市场还将迎来新井喷。不过,要让二维码健康有序的发展,很重要的是破除其安全隐患。
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都能通过二维码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针对二维码标准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如今二维码应用很普遍,其安全性理应得到重视,国家也应积极扶持,制定并推广符合国内市场环境的二维码技术标准。
同时,二维码应用监管也需跟上时代步伐。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二维码监管办法,并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实施违法犯罪、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净化二维码领域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很多信息都可以被转化成二维码,而二维码又可以被转换成文字、网页链接、在线支付等,伪装性很高。消费者要切记,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有风险,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见码就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