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领到分红喜的合不拢嘴。
村民们领到“分红”后喜笑颜开。
接到通知后,村民们自觉来到村委大院排好队领取分红。
戴氏庄园南大门。
分红到手,再数一遍。
几位村民领到分红,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数起钱来。
临沂在线讯(李克峰 魏翔宇) “分红了,分红了,大家伙快去村委大院领分红了。”2月8日下午两点多钟,沂南县依汶镇孙隆村“分红”的消息迅速传开,村民们纷纷来到村委大院排起长队,领取分红。
孙隆村是历史千年的古村落,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是沂蒙红色文化老区。去年初,“第一书记”进村后,挨家挨户扎实调研,吃透村情,加强了班子建设,规范了组织生活;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学习《党章》;先后和村党支部成员及骨干党员谈话、谈心,将村里遇到的问题摊开分析,一起商量办法共同解决。经过一年的努力,村党支部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能力明显提升,村“两委”班子运行顺畅,形成了村支书抓党建、村主任抓经济、小事三人商量、大事村“两委”集体研究的可喜局面。通过看《基石》教学片,唱村歌《跟着共产党走》、《四德歌》,增加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年,村里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维修了村内河道,在老村铺设石板路2公里,修建环村田间路6公里。同时,沿河栽了大柳树,村内道路和空闲地全部绿化,安装了漂亮的景观灯,粉刷了沿河房屋,在生态绿化、美化保护上做文章,使村内村外的环境变“美”、变“靓”、变“净”。
孙隆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自然环境优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们带头整治环境,运走了在村里“存”了几年的垃圾,建起了多条绿化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建立了规章制度,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及时评先树优,努力弘扬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村“两委”根据村民的文体需求,引入了柔力球运动项目,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而且还为村里争得了奖牌。村里组建的“沂蒙灯塔少年队”获得2017年全国柔力球公开赛,“沂蒙红嫂队获得季军。去年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和“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墙内开花墙外香。孙隆村的可喜变化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据村党支部书记戴尊杰介绍,先后有多名省政协委员来村里实地调研,在今年省“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在沂南县孙隆村建设礼乐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据悉,《三字经》里“大小戴,注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曾在沂南附近讲学。康熙十一年版《沂水县志》记载:“大戴村,在县西南一百里,二戴讲礼之处。” 依汶镇孙隆村戴姓,均为二戴的后人。孙隆村现存清朝同治十一年重修的二戴祠堂房屋一处,祠堂主体基本保持完整,解放后屋顶有过修缮,换成现代红瓦;“重修汉儒二戴祠堂”石碑一块及从大戴村迁移过来的康熙年间重修二戴祠堂石碑两块。二戴在鲁南地区学礼与立书院传授礼学的过程,造就了二戴的历史成就。在孙隆村建立礼乐文化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对研究与传承礼乐文化,重建礼乐道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村“两委”提出了践行“孙隆乡村振兴计划”,其中的文化主题是:秉承先祖遗训,世世代代继承、弘扬礼乐文化。随后,村里成立合作社开发建设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礼乐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戴氏庄园,建设面积达到2000亩,为创建礼乐文化教育基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去年,该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确保帮扶计划落实到位。培训村民掌握电商技术,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开眼界学习技术。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5万元。村“两委”经过征求村民意见,于2018年2月8日举行了孙隆村千年历史上的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