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红色基因·文学薪火 ——临沂作协与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学探访行”实践团队举办系列活动

2025-05-13 15:10  来源: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  前期,临沂市作协、临沂市派河东区、沂河新区第一书记工作组、临沂市融媒体中心沂河分社联合主办的“深扎泥土 笔耕振兴”——临沂作家走进第一书记村主题创作采风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文学探访行”实践团队的高度专注,4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孙秉一 、新时代红色文学社学生负责人管若彤带领“红色文学探访行”实践团队一行专程赶来,与市作协、临沂本土作家和乡村振兴的先锋队——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联学共建座谈,到第一书记村调研等系列活动,深扎一线,共话新时代红色文学的使命与路径。

image.png

座谈会上,市派河东区、沂河新区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刘冰介绍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临沂市作协诗词创作委员会主任刘存玲介绍了当地红色文学资源和创作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红色文学社学生负责人管若彤就学校社团建设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自2024年4月筹备建设以来,新时代红色文学社累计辐射带动校内外百余名文学爱好者,积极组织开展文学创作研讨、校外实践采风等活动。参加本次“红色文学探访行”实践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实践团队负责人孙秉一带队,9位同学来自该校文学院与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大家期望能在扎根土地、观察社会的亲身体验中,深切感受新时代临沂在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山乡巨变,为进一步开展以临沂地区红色文化为素材的文学创作积蓄力量,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临沂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泳强调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社会意义、时代价值以及不断传承、充满生命力的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image.png

座谈会由临沂市作协主席张岚主持。座谈会聚焦“新时代红色文学的时代价值与创新发展”,围绕新时代红色文学如何传承发扬、纪实文学的叙述角度、诗歌创作的语言问题等多个议题展开。临沂本土作家、第一书记与人民大学实践团成员围绕如何在基层采风中积累文学素材、如何平衡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学的表达张力,以及如何在新时代构建具有现实温度的红色叙事等话题展开讨论。“新时代红色文学不能只在书桌上讲高调,更要在田野里接地气”,这不仅是与会者的共识,也为实践团接下来的田野调研确立了方向。河东区文联主席王久强、河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成彬、临沂市作协部分骨干作家参加了座谈会。

image.png

为更好地了解临沂市第一书记群体以及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作出的突出贡献,实践团队一行深入河东区太平街道葛家寨子村、大张家寨子村等第一书记任职村与第一书记们现场交流。制塑成型车间、“稻蛙经济”项目、共富服装工坊、蚂蚱养殖基地等一个个产业项目不仅见证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生根,也为新时代红色文学创作提供了扎实鲜活的“现实现场”。

image.png

“之前我们只能从书本上学习感受红色文化,这次通过聆听作家介绍、参观第一书记项目,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红色老区,从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中深切体会到了新时代红色文化,受益匪浅。”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实践团队负责人孙秉一表示,今后有机会还将多来临沂,多走到像第一书记这样有担当奉献精神的干部群体中,用青春笔触书写好新时代红色文化、沂蒙精神。

会上,与会人员还就实践团队提出的“当前媒介环境深刻变革,新时代红色文学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在保持红色文学思想深度和艺术品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内容形式上的创新,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在讲好沂蒙故事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大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平衡”、“如何恰当地使用创作技巧,使得创作的红色故事更加动人、更具有可读性”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