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英波的“法治刻度”:刚正为尺 效率做秤 量尽乡间是非

2025-03-18 14:35  来源: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刘柏伶 张波清晨七点半,大兴镇法律服务所的办公室又亮起了一盏小台灯,英波端坐在办公桌前草拟起今天要处理的事务。二十几年如一日,英波扎根基层法治建设,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带着温度的生活指南”为信条,在乡间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法治工作者的担当。

CD3AFB39@3C96106A.4EDCD867.jpg

刚正不阿,做乡村法治的“正义尺”。在英波的眼里,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二十多年来,他经办了无数案件,从未因个人感情而偏离法制轨道。有时有家族的长辈来说情,他常说:“我既然吃这口饭,就永远不能开这个口子,法律面前没有面子”。他坚信,只有依法办事,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去年处理某企业欠薪欠薪案件时,他顶着"影响营商环境"的质疑,果断启动法律程序,在除夕前为27名农民工追回欠款。当群众事后送来锦旗时,他严肃道:“锦旗该送给法律,我们只是法律的传声筒。”

创新求效,做矛盾化解的“及时雨”。“能今天解决的纠纷,绝不拖到明天”是英波的口头禅。他深知,对于基层群众来说,解决急难愁盼的矛盾是刻不容缓的。在大兴镇法律服务所,英波以身作则,他带领组建的“和事佬”调解队,吸纳退休教师、乡贤能人,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与乡规民约深度融合。2024年全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2%,"小事不出村"成为新常态。在数字化浪潮中,这位“老法治人”也紧跟潮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传播普法视频,看到留守老人用手机拍下普法视频反复观看,他感慨:“法治建设既要坐得了冷板凳,也要接得住新潮流。”

C060FEB7@4E71DC1D.4EDCD867.jpg

法润乡情,做百姓身边的“暖心人”。他记事本里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李婶家赡养纠纷需跟进”、“王哥鱼塘承包合同要重审”等等民生琐事,承载着着千头万绪的矛盾纠纷办理进程。村民说都说老英讲法从不拿架子,觉得特别亲切。疫情期间,他为给偏远村组的五保户办理遗嘱公证,戴上一层层口罩去跑流程。老人攥着公证书老泪纵横:“这辈子头回觉得自己说的话管用。”这种将法律尊严与人性温度相融合的智慧,让他在情与法的平衡中走出独特路径。

廿年坚守,做法治星火的“播种者”。回忆起刚来到基层从事法治工作的日子,英波总是深感自豪,二十余年从青丝到华发,英波说:“法治建设就像种树,我们这代人把根扎深了,后辈才能乘凉。”去年镇上食品厂欠薪,工人们没去堵路,而是整齐地递上英波指导的证据链,老板当天就结清了工资。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正是千万个“英波”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法治进程,用质朴的乡音传递法治信仰,让法律的种子在广袤乡土生根发芽。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法治,从来不只是庙堂之上的宏大叙事,更是田间地头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