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曹殿强)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吴永瑞先生乘鹤而去已经廿多年了,每每思念起来,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像昨天。他那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记得1981年暑假开学,我们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经过壮岗公社七个学区的层层选拔,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考取莒南壮岗中学初中部初中三年级。刚入学到新学校,大家感觉一切都是新鲜,同级同学们都围拢着来看热闹。他们指指点点地议论着那个长得高,哪个长得帅......突然“嗡”的一声,围拢的同学们跑光了。对面站着一位刚从操场走过来的和蔼可亲的中年老师。被我们称作“老师”的这个中年人,就是我们的壮岗中学校长——吴永瑞。
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校会,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学生有条不紊地坐在操场上静听着校长讲话。只听一个不紧不慢,抑扬顿挫的胶东半岛男高音、极富有感染力地说:“伟大的祖国靠你们去建设,美好的明天靠你们去创造。同学们怎样去建设伟大的祖国,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才有条件去建设、去创造。学不好知识,没有创造未来的本领,什么也干不成。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不能停止、中断。同学们从小学读中学,尔后还要去读大学,学业不能中断,知识不断丰富;学完了一课,再学新一课,课程也不能中断。如果我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学习,知识就无法连贯起来,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我记下了激励我奋发读书的这段话。但什么是“学不可以已”?荀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当时我还真不懂。于是,在一个课外活动的时间。我向我们的语文老师吴业名请教。吴老师笑了笑说:“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学不可以已’是他的《劝学》名言,意思是学习不可以中断。以后你们学习《劝学》这篇文章,就明白了。”从此,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学好本领,建设祖国”这一明确的学习目的就是在这时候扎根于我的脑海,并成为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直到现在,我虽然到了不惑之年,仍然读书不辍,探索不止。
开学的第二个学期的课外活动,教导处通知我去开会。吴校长已经坐在那里了。他那满面春风的笑容顿时驱散了我心头紧张的风云。开会了,吴校长说:“现在学校经过教育组同意,在我公社七处学区中,经过考试录用100名初三学生。现在学生中共青团员多了,学校党支部决定在高中、初中部分别建立两个团总支。你们几个人就是这两个团总支部的学生干部。作为团总支的学生干部,党组织要求你们,一要学好习,二要遵好纪,三要带好头。你们不要认为这‘三要’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接着他罗列了“不容易”的理由和根据。他那“三要”的教导和层层说理,步步深入的逻辑推理,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影响。从此之后,作为初中部团总支书记的我,经常能够聆听到吴先生的亲切教诲。这是我时常感到荣幸的。
1982年春天,全国上下清除“四人帮”十大主犯,国内形势非常紧张,党团内外都不同程度进行着保密教育。记得在一次学生干部会议上,吴校长讲保密。他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讲起,一直讲到我们学生应如何进行保密。他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这四句话应该成为我们保密准则。”接着他详细地讲解了这‘四不’的具体内容。吴先生所讲的保密“四不”,近30年来一直影响着我的保密观念,成为我保密行动的准则,同样也成为我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近十多年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们进行保密教育的重要内容。
吴永瑞先生不但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且关心着我们的生活。1982年春天的一天晚上,住在同一个宿舍的我们初三毕业班男生,正在吃晚饭。“吴校长来了!”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吴先生。我这个班干部立即站起来,恭敬地与吴先生打招呼。吴校长一边用右手做了个向下示意坐的姿势,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坐,坐,坐!”说着,他弯下了腰,逐个查看了我们的煎饼包和咸菜。大多数同学带的是地瓜干煎饼和生咸菜。先生一边看一边流露出难过的样子。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分明闪动着晶莹的泪光。他语音沉重地说:“同学们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马上就进入紧张复习。只有生活好,才能学习好。回家向父母说明白,生活再加强些。学校校委会研究,从下周一开始,学校拿出资金,改善毕业班学生生活。每天伙房增加几笼蒸包和稀饭,给毕业班学生改善一下生活。”就是在学校极其困难时期,我们的校长吴永瑞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健康与成长。
初三这两个毕业班级是新合并班级,吴先生特别关注,生怕我们跟不上课程。一次先生问我:“同学们学习怎样?”我说:“从最近的几个单元测试来看,成绩很好,班主任老师很满意。”接着他又问:“听说你们这两个班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偏科严重,学校研究决定从下周一开始,每天课外活动和晚上自习课让英语老师翟文忠去给补一补。你看怎么样?”我说:“吴老师,这样做很好,我们外语成绩一定有提高。”从那以后,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时间,他时刻到我们这两个班去看看,鼓励鼓励。1982年初中毕业升学,我们这两个班100名学生,考入中专12人,考入莒南二中(现临港一中)64人。莒南县前100名,我们这两个班占11人。在莒南县东五公社划片招生中壮岗中学总成绩第一名。后来,我们这两个班参加工作的同学比较多,是与吴先生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1985年高考名落孙山的我,依然回家务农, 时间不久,我有幸参加莒南县教育局招聘民师考试,我以优异成绩获演马乡民师招聘考试成绩第一名。在我去教育局拿录取通知单时候,遇到吴校长。一见面,我说:“吴老师,你还认识我吗?”吴先生温和地说:“几年没见,你长高了,你不是壮岗中学十三级团支书吗?”我感动地点了点头,尔后跟随吴先生到了他办公室。那天吴先生和我谈了很多,很久。印象最深的是他勉励我:“你现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领导指挥,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学习,老老实实地做人。”这几句掷地有声的教诲,不但记在我工作的日记本上,而且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乃至今天,成为我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唐朝诗人岑参歌曰:“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吴永瑞先生1936年2月生于山东平度。1959年2月参加工作,任教于莒南县第七中学(现石莲子中学);1960年2月——1964年7月任石莲子中学教导主任;1964年7月——1983年12月任莒南第十中学校长(现壮岗中学)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12月——1984年12月任莒南第一职业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1991年7月任莒南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1991年7月——1995年11月任莒南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副局级);1995年11月19日辞世于济南。他是共和国建国以来壮岗中学校史上最著有影响力的校长,是壮岗镇教育史最著有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所培育出的弟子,上至部、厅级干部下至平民百姓何止3000?贤人又何止70?他的功绩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