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陌生·断裂·无我·大我 ——《诗路思语》诗集研讨会(二)

2024-09-20 13:57  来源: 临沂在线

蒙阴历来是乡土文学的重镇。三位诗人的诗歌,组成了-个“文化地理”意义的精神标尺,呈现出崮乡文学葳蕤生长的态势,这些诗歌也为崮乡文学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他们聚焦崮乡,回望乡士,集结出发,再次踏上崮乡文学的新征程。在这种诗性思维的引导下,显示出诗歌创作的强大生命力,必将开创一个诗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主持人:刚才雁阵老师讲到了流派,这个派是诗歌中固有的文化特征,是诗人固有的文化,无论你怎么包装,怎么掩藏,你都无法掩盖住派的光芒,说派是一个文化的存在,他把诗路思语三位作者划归为崮乡,是崮乡诗派,我非常赞同。应该感谢业内各位专家,这次研讨会应该是我这些年来主持的近百场研讨会中,我认为是最精干最精炼的成员,无论诗人和专家学者,他们的发言都围绕主题,始终围绕着诗路思语的这个核心,所有的发言者都是精心研读文本,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高见,这一点难能可贵。作为主持人,我代表三位作者向你们表示感谢。下面请临沂报社临沂报业集团编辑资深文化推广人张斌发言。

张斌:那个今天非常激动,因为原来的我在 20年前我也曾经是个诗人,当时我上报社时也就一本诗集过去,来到这看见了老领导,见了杨会长,杨会长现在也成了一把手了是这个沂蒙文化研究会会长,也祝贺冯书记加入中国作协,冯书记写的诗很好,格律诗包括他的书法,他是常年订阅散文,就读了几十年了。今天是在祝贺三位诗人,来自蒙阴沂蒙老区蒙阴这个地方是最厚重的一方水土。张岚主席给我打电话说,赵元平出诗集了,一看是三个人的,一定要参加来祝贺祝贺他。我谈下自己的感受,从编辑学来说,当时我一看书出来太大,光说厚重,并不是以你的开本大来衡量的,封面的设计有点太灰暗不阳光,如果它变成一种自然的本色把沂蒙 72 崮拍下来,然后把图一铺,你能看见沂蒙崮,沂蒙72固,更能体现这种崮乡诗派情怀,那种颜色还有点偏暗了,开本太大了。赵元平的诗,诗写得很有味道,你把这诗分一下,包括把古体诗也分一类,你这么一个大杂烩,或者说你要实在不行,你要想简单把时间也标上,咱拿来发表的,一看随着时间的好看。就说这方面,你看三本书的诗都是一个真情,体现一种乡情,那种家国情怀都有,尤其是爱情那个点,亲情也是很真。行了,我不用多说了。

主持人:看来张斌同志是言简意赅,他有很多话要说他故意把时间留给后面几个大咖,感谢张斌。下面请来自岛城的作家高文前先生发言,高文前是临沂商会青岛临沂商会的副会长,这个也是从沂蒙山区走出去的一个长期淹没的民间的一个作家,也是沂蒙山历史上第一代出去扛麻袋的打工农民。现在有请高文前先生发言。

高文前:感谢很荣幸今天能够参加诗路思语研讨会,其实在座的各位在文学这方面都是我的前辈,都是我的老师。我虽然年龄大,但是在文学方面我是个走到河边的老鸭子连水还没沾到,沂蒙文化这方面,我在青岛这 40 多年了,我感觉到咱们这边的文化是比较厚重的,因为受这个影响我从小挺喜欢读书,19 岁跑到了青岛去打工,虽然是扛着麻袋这个再怎么累,读书是基本上没落下,这样生活读书也不能放下,我一直就这么着没放下读书。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大潮,全国人这些打工的,基本上都没有方向了,基本上务虚的没有太多。在这一方面我还是坚持住了。我说起来和赵元平老师您,觉得 16年以前我们应该就见过,这是因为青岛临沂商会每年举办一届会议,当时刘玉岭是青岛临沂市商会的会长,我们应见过面。再后来因为创作长篇小说,在杨文学老师的的指导下,才开始正儿八经的接触到咱们家乡的一些作家。对诗歌我也不大懂,这个属于外行,我也是不能评论,我只能说一个是欣赏,一个是学习,再就是祝贺。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其实高文前老师是谦虚的,过度的谦虚等于骄傲。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和山东省社科院已经做了一个深入的交流。早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报了一个选题,这个选题叫沂蒙乡土文化论坛,后来这个论坛不让我们搞了,我们就搞这个活动。再一个我们已经在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备案了我们论坛,也就是说它的起点就是高文前用 40年的时间创作了一部 80 万字的长篇小说,大约在 11月份左右我们就要召开这个作品研讨会,我们和山东省社科院联合联合举办,到那个时候我希望能看到周围的笑脸,听到周围的笑谈。会议继续进行,这一回再请临沂籍的两个大诗人做一个评点。首先请瓦刀,是我在山东文学社当辅导员的时候发现瓦刀的诗歌,那时候我就发现瓦刀是不平凡,瓦刀现在亮出你的刀锋。

瓦刀:新诗运动以来,打破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束缚,彻底摒弃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平仄、对偶、韵律等外在形式的写作技巧,让诗与歌分道扬镳,使中国当代诗人的创作走向西化,更加注重以意象发掘、意境营造、意蕴意旨多元的深度写作。在当下诗坛你吹我捧,觥筹交错的热闹背景下,诗歌的同质化写作却越来越严重。粗读三位赵姓诗人的诗歌,第一感觉他们的写作是安静的,是背对诗坛的。虽然有些作品诗性差欠,但是他们仍然根植于中国诗歌借景借物抒情、喻理、言志的传统思维体系中,诗歌指向明确、语言直率兼具韵律,再次模糊了诗与歌的边界。阅读中发现赵元平先生有长期歌词创作的功底,而京伟、京刚兄弟俩有着从事格律诗打油诗的写作经验,所以三位的很多诗歌能给读者带来开口即可吟唱的阅读体验,构成了该部诗集的共性。

关于个性,雁阵兄在该部诗集的序言中给予三位的评述应该说把脉精准,切中肯綮,不再赘言。下面,以赵元平先生诗歌为例,说两点个人看法,同时兼顾京伟京刚两位朋友参考

我不知元平先生的写作初心是否给自己定位为乡土写作?诗中许多方言的使用,是否考虑过会给其他地域的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是我的疑虑,对于作者而言未必是缺点。我也见过当代诗人使用方言写作的范例。可诗歌写作不同于小说和散文,诗人要想通过极少的文字、简短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丰富的信息,应该兼具体恤和感知读者感受的自觉。大家也许听过某些诗歌作者的自圆其说:诗是写给自己的,艺术从来都是小众的等等观点。我认为这是为自己羞涩的阅读量做的无效辩解。其次,诗歌比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多了一个朗诵的属性。诗中的方言,是不利于普通话诵读的,人为限制了诗歌的传播。第二,题目是一首诗的内核或主旨外延。可能是一首诗的出发点,也可能是落脚点:无论是先有诗还是先有题目,对一首诗而言它是举足轻重的,是引发读者兴致或好奇心的切口。为什么古诗中经常出现无题诗?就是作者刻意设置的留白或悬念。个人感觉元平先生在许多诗歌题目拟定上尚显草率,比如组诗《门窗的信念》《永远的双亲》都写得很出彩,题目却没给诗歌增色,反而消解了诗意。再以第15 页《碗筷话题》为例,前两节极具想象力,富有生活的哲思,取象新奇,喻指贴切得当,如果至此而止,就是一首好诗。若取最后一节“日子”两个字为诗题或可让读者读完诗再逗留片刻。逗留,是给读者思考的时间与想象的空间。已故诗人孔孚反对“直浅露”,该该诗第三节的出现,违反了“露”的禁忌,难免让读者产生画蛇添足的遗憾。京伟和京刚兄弟俩的诗集我也大致翻阅了。像京伟的《春天,请等一等》《连翘花开》《雾天过海口》等都不失为优秀之作。京刚的《五姑》《槐花谷》《仅有一次》《冬日蒙山即景》等很值得鉴赏品味。我发觉弟弟的叙述能力比哥哥强,但不如哥哥节制。诗意的呈现的确考验一个诗人的叙述能力,但更离不开语言的节制。这就需要写作者对词语不断推敲,对语言反复打磨对叙述适度把控。当然最终考量一个诗人的真伪,文本是次要的,至少三位作者的写作动机是纯粹的,是真诚的;他们文本背后所构建的精神谱系是友善的,是高尚的,是具有价值的。

谨以此与诸位商榷,不当之处,期待批评。谢谢。

主持人:瓦刀从意象切入,对三位诗人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这个题目需要做好,你这个诗的诗性其实是那题目做出来的,瓦刀看得很准。一个题目,是这个诗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三位诗人借助瓦刀的点评以后擦亮你的眼睛,擦亮你的窗户。下面有请轩辕轼轲。轩辕轼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沂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诗歌创作委员会是临沂的诗歌界的大拿,那就请大拿诗人轩辕轼轲发言。

轩辕轼轲:一个人出诗集很常见,父子两辈一起出诗集就很难得,一家三位诗人一起出诗集就成为佳话了。一门三赵令人想到一门三苏,称得上是诗人之家了,而且三人成群他们也正好创建了一个诗群,叫“崮乡诗派”,“崮乡”恰是故乡,写的是故乡的风土人情,身边故事,记录的是新时代的日新月异,山乡巨变,他们主张诗发乎真情、发乎内心,回归传统、回归自然,都暗和当代诗的发展轨迹,传统里有糟粕的东西,但传统里更有强大有生命力的硬核。譬如小说在西方新小说、后现代之后,就有回归传统叙事的现象,甚至在小说革命发轫的法国新小说流派中,新出现的作家艾什诺兹、图森等就对罗伯.格里耶、克洛德.西蒙的物化、抽离情节和意象繁复做了调整和梳简,回到了细节清晰、人物生动的轨道上,国内的诗歌也是这样,经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的复啼新声、八九十年代的第三代的诗歌实验,到了新世纪铺天盖地的网络诗歌,诗歌已经回到日常、回到口语、回到生活,因此自然的、质朴的、和生活密不可分,肉贴肉关系的诗是好诗已成为诗界的共识。

元平兄的诗歌清新自然、富有音律,他的很多诗谱曲就是歌,他的歌词也屡次获得大奖,他写了大量乡情和亲情融合一起、水乳交融的诗,像《父亲》《黑碗》《站在高岗上的娘》《拿起煎饼想起娘》等,既能感受到浓郁的乡愁又能感受到沉甸甸的亲情,其中有一首代表作叫《崮》:“父亲蹲坐的姿式/茂密的树林/是他的绿蓑/迷蒙的烟雨/彰显从容,坚定/就以这种姿式/从远古至今/高峻的面孔/全是疤痕累累的眼睛/静观苍山如海/人如游鱼/夕阳/是他叼着的烟锅/袅袅着云霞/父亲蹲坐在这里/大雁在头顶上/叫了几声/他绿蓑下藏着的金果/就骨碌碌/滚满了乡村大道。”这首诗把父亲和崮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山格与人格互证,人性与山性辉映,合而为一的境界,父辈如山,山如父辈,令人想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是一曲讴歌沂蒙山和沂蒙父老的壮美诗篇,不愧诗集的名字《我把生命交给你》,只有把生命袒露在诗里,诗才会鲜活地袒露在读者的眼里。

从京伟诗集的名字《种一株相思等你》就可以看出他写了大量的爱情诗,情诗历来是诗歌史上的重镇,诗就是抒情的,爱情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浪漫最肆意的部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情诗杰作,京伟的爱情诗,借鉴了宋词婉约派和戴望舒现代派的精华,意象优美、语言清丽、诗思婉转,像《一把钥匙》《种一株相思等你来》《错过了花开的季节》《就算下雨也陪在你身边》等诗,谱写了一首首对爱、也是对美好生活礼赞的好诗。

京刚的诗集《白云远去》侧重于对乡情的抒写,他写了大量描绘蒙山的诗,像《春到蒙山》《夏日蒙山晨曲》《雪落蒙山》等,还写到了很多蒙山的景点,《静静的农家小院》《在路上》《塔山天主教堂》《红枫树的旅馆》,他的诗风飘逸、诗思含蓄,静水深流,白云远去,其中《把你的锋芒隐藏》:“让那夜半的钟声/和着寂静/在群山之中微微传送..”他的诗的光泽也是这样,柔和静美,在读者中不断传送。

一门三诗人,分别侧重于亲情、爱情、乡情,三情并峙但三情都饱含着真情、深情、激情,这使得这三部曲的诗集浓郁厚重,厚德载物,厚情载诗,这三部曲联起来就像群崮在秋天捧出的累累硕果,这是临沂诗群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乡土诗歌的一道新的靓丽风景,再次祝贺三位优秀诗

主持人:我与轩辕轼轲的相遇是源于诗,这是他的专项这个是轩辕兄的特长,在我的记忆里,轩辕是一个生活得很有实力,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与投入确实让我们感动,感谢轩辕的精彩的评点。一个地方的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作协主席,作协主席的胸襟,就代表这个地方的文学的繁荣,一个深度一个广度,它的力度也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深度。瓦刀刚才说他参加这次研讨会,源于张岚主席的霸气,似乎这个霸气我还没有感觉到,但是台风我们已经控制,请临沂作协主席张岚发言。

张岚:感谢杨老师的溢美之辞,不但对于我本人的高度评价,对我们整个作协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我很感动,应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时节,这也是个美好的时刻。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特别是今年的秋天具有特殊意义,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还有中秋节、教师节也都在来的路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喜事连连的一个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中,咱们组织这次作品研讨会,我觉得应该是喜上加喜,叫做锦上添花,所以我觉得这个日子选得特别好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次的作品研讨会在座的每一位是临沂各界的文化名流,应该是大家云集,规格是如此之高。规格之高其一是:大家都知道杨文学老师刚刚当选为第三届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的会长,这也是他当选会长之后的首秀,举办的第一次第一场作品研讨会。从这点也能看出,咱杨老师对三位作家的作品的重视。规格之高,表现之二是,德高望重的冯增田书记昨天参加了作协组织的一个活动,今天又亲临这个活动,一个周末两天的时间就都用在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上了,这个也能看出冯书记的这种重视,同样的还是于泳主席,现在文联就于主席一个主席,应该是日理万机,也是昨天参加了一个活动,今天又来,这种重视程度能够感受到。同时,今天的活动特别新颖。新颖的方式之一是,在确定这个活动的时候就分出了校园派和我们作家派。以周院长为首的校园阵营要出几个专家学者和教授,我们作家协会要出几个,所以在选择团队的时候,今天到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干挑万选的,因为名额有限,所以能参加这个会的,无论是大学的,还是咱当地作家协会的,都是咱们这个群体当中的佼佼者,都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的领头者,所以这种方式比较新颖。第二个新颖的方式,一开篇用三位朗诵家声情并茂的朗诵,开启了我们今天的研讨会的序幕,这也是我参加了众多研讨会的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所以让我感觉到耳目一新。第三个新颖的方式是,杨会长专门把领导的讲话放在最后边,这与传统的研讨会把领导讲话放在前边不同,这种方式,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对作家、对学者教授的重视,先把这种文学的理论的放在了最前边。所以作为一位作家能够出席今天这么一个高规格的座谈会,能够共同参与和互相借鉴这么一场文学活动,我也受益非常多。一路听来,无论是以周院长为首的学院派,还是咱们作家这个团队,每一位发言者都做了充分准备,同时在点评当中,我也听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的评价,同时我也感受到较为深刻的思想风暴。所以今天我也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文学的碰撞和文学的价值,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际上临沂市作家协会这么多年来,在领导还有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作为一个文化重镇的社会团体,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上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刚才各位学者专家作家,包括杨老师也一直在介绍,咱们临沂在山东乃至全国文学的创作和文学团队队伍建设当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诗歌的繁荣发展上。大家都知道,早在20年前在中国的诗坛上,就有三驾马车之说,这三驾马车应该是从沂蒙山走出去,在全国唱响,经常在全国大赛中屡屡获奖,其中的轩辕主席,应该是把所有的奖项都拿下,而且经常跟俄罗斯等诗人有深度交流,包括瓦刀老兄等诗人,也早已在全国有很好的知名度,咱们沂蒙诗歌在诗坛的社会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近些年来,我市虽然在诗歌方面稍微的减弱,但大家一直都在努力着,包括咱们文学创作的各个门派,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创作等都有很好的建树。今天到会的散文优秀代表也果,刚才休息期间我也跟她探讨,她目前正在承担着由市作协策划推荐的-个文学主题创作《沂河传》,相信这部作品,出版之后也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包括今天到会的冯书记,包括刘存玲主任,也是咱们今年刚刚当选刚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也是咱们的丰收之年,临沂作家协会有9 位作家加入了中国作协,这也是咱们临沂市作家协会第一次这么多数量地加入。今年还有76位作家申报了山东作协因为这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以前申报最多的时候也就四五十人。所以从这点来看,咱们文学的这种力量也深入人心,所以今天无论是规格之高,还是咱活动之新颖,都是对临沂市作家们的一种肯定,对咱们沂蒙文学繁荣的一种助力特别是对以赵元平老师为首的咱们三位诗人的一种厚爱和支持!我也是深深感动着。这里首先我也表示感谢,同时也祝贺三位作家为咱临沂的文化和文学又送上了一份厚礼,也是为中秋、为国庆献上的一份厚礼。

对三位作家的作品,我谈三点感受。

一是感觉非常有厚重感。无论是拿在手里的这种质感还是作品的内容一一他们的写作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家国情怀,刚才各位专家也都说了,他们的立意都非常崇高,而且它更有趣、更丰富的是原生态的这种内容,我觉得都表达了对故乡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的敬重,彰显了诗歌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了中国式工匠精神的诗歌文学的表达。基于此都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文学的重量。第二个是质朴。有人说诗歌像一条河流,每位诗人都是这条河流的探索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语言和形式寻找与世界的对话,三位作家的作品都给我一种天然去雕饰,质朴有力的感觉。他们通过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体验,阐述了诗歌的本质,用独特的声音与世界对话,立足生命的本质,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的流动,使我在阅读的同时,强烈感受到诗歌应该是来源于自然,根植于生命,能够让人踏实,给人希望,最终实现心灵的这种救赎,使读者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使诗歌成为一种向自然和生命致敬的一种方式,而三位作者的作品无不深具了这种内涵和意义。第三是真切。大家都知道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说过“义典则弘、文约为美”,三位作家的作品都做到了文旨“弘”“美”的要求,他们都追求真诚的文字真切的感受、真实的表达。正是这“三真”,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自然之美,有一种大地之气,有一种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情愫,而这种情愫恰恰是他们的为人。三位中我比较了解的应该是赵元平老师。大家都说了,这个在文化圈工作生活了 40 多年的老师,无论是在报社、还是在体育文化方面他的热情谦虚,担当大气真诚,处事宽厚,性格温和,每一个在与他交往、共处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品质,同时他的诗作也充满了这样的质地和内涵,体现了他坚持着一以贯之的这种精神--那就是责任和使命,因为我和赵老师是个时代的人,我也有过写诗的梦想。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正是朦胧诗比较盛行的时候,那时候整天、整夜的书写,写了一本一本地放在那边,所以我想,这么多年来,三位作家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用心用情和用力这种坚守和坚持,我觉得肯定是一种天然的责任和使命使然,也是一种自信和勇气使然,还有一种是为故乡创作的这种心境,特别是他与故乡与沂蒙、与祖国、与他所热爱的烟火人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这种热情和温暖。所以读他们的诗,便都能读出这些内容和答案。因为我是蒙阴人,对故乡的山水草木也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读他们的文字的时候,那种亲切和亲近之感油然而生。作为一个蒙阴人,我也得向三位赵老师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是你们把故乡之美和故乡人民的那种精神生命的状态呈现给了世人,在这层意义上,你们所推出的这套书的意义是非常崇高的。其实赵元平老师是这样,我想同为蒙阴人的赵京伟和赵京刚两位老师身上也同样具备了这种品质。正是你们这种风范、学养,才共同守护起我们沂蒙文化和文学的标杆,也正是你们和你们一样坚守的作家们,才使沂蒙的文学得到了持续繁荣和发展。这样的发展也凝聚着不但是三位赵老师、同样也是我们在座的,以及我们所有沂蒙广大文学和作家们的这种心血,也凝聚着大家的这种付出和奉献。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下,沂蒙文学的这种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临沂大学的这种助力支持,特别是我们换届以来,周忠元院长带领了这些专家学者们,一旦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他们都是选最好的学者和专家倾情参与,而且在座谈的过程中都把最好的观点表达出来。在不断地交流中,让我们的作家们能够视野更加开阔,思想得到更好地碰撞和升华。所以在这层意义上,周院长不仅仅是我们沂蒙唯一的一所高校文学院的院长,也是我们沂蒙文学的一个重要推手。在这里,我想把掌声送给周院长。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作品,我们要感谢文学给予我们的,也给予我们生命和我们大地的这种滋养和丰厚的馈赠它让我们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生命的一些价值体验。文学丰富了我们的心灵,诗歌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闪闪发光,而研讨会则是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研讨会我们市作协也一直在组织,但像今天这样,特别是这么规格之高,有杨会长这种主持的研讨会今年还是第一次,接下来,我相信应该还会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场,这也是对我们沂蒙文化和文学推动的巨大贡献。

这次文学活动,不仅碰撞出了我们文学的或者思想的一些火花,更为文学乃至我们沂蒙的文化和文明互鉴提供了新的启迪。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三位作家也迎来了创作的好时节,他们以独立之思铸就诗歌的风骨,以心灵之笔呈现文学的魅力。在洁白无瑕的稿纸上,在我们这个美好的秋天里,在他们写下秋天的第一行文字的同时,在辽阔无垠的文学的疆域里,又将开启新的奔赴。

风好正扬帆。行程万里,不忘来路,昂首阔步向百年我们沂蒙文学正青春。所以让我们一起致敬三位老师,致敬我们所热爱着的文学,同时也期待三位老师有更多更好更精美的文学佳作。

最后再一次感谢杨文学老师,感谢冯书记,感谢于泳主席,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也希望特别是以瓦刀老兄为首的作家们,原谅我对于文学活动的各种“理由和借口”的“粗暴和“武断”,将来在我们的活动当中,这种“粗暴”和“武断”可能还会经常出现,也希望大家能够不但温柔以待,也将“粗暴”“武断”以待地对待着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生活。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有全部的理由相信,一个著名作家带领一批有志于文学创造者的过程,这些作家一定是有真正的意义这不是期待,这是定义。感谢张岚主席全面细心的发言。各位专家,各位都是大腕,大咖总是在谢幕的时候见一面,后面的大咖都是在期盼时候的姗姗来迟,这不是大腕的做派而是大地天空的机定,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管理学博士冯增田教授发言。

冯增田:今天很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当然杨文学会长把这套书送给我了之后,他送我一个包。当时我是换届委员会主任,在主持会议的时候送了一套作品,三本诗集,我一看都是崮乡文化,崮乡诗派的重要的事情。昨天晚上我回家很晚了,我就赶快看看,我翻了一遍,看了一下感受很深。张斌发言提出的问题我有同感,我就想如果在故乡上画上一个美女站在山顶上是吧?穿个红裙子那不更有深意吗?蓝天、白云、绿树,但是我实际上翻了一翻看看,里边是丰富多彩,展现了我们历史的秘密。我们这个时代就产生诗人的时代,我们沂蒙是产生艺术的沃土,我们作家协会是推出艺术人才的平台,我感觉到我们今天聚汇的各位专家发言,杨文学会长都概括得非常好。各位诗人作家对三位这个作者的评价可以说都是很有见地。我听了也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临沂它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在历史上又产生了很多的诗人,很多的艺术作品,我们在这种历史文化当中,又有了我们新一代的诗人和艺术家,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们现在临沂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艺术不断繁荣,包括我们的作家协会的各项活动,我昨天参加散文的研讨会,著者谈了很多的体会,谈得很到位。昨天广泉主任,还有我们的蒋老师,评论老师都参加了,他的作品很有感染力,他的散文就是一种诗,他谈了一点很细节的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在杭州看岳飞庙的时候,他站在学校的墓前浮想联翩,岳飞庙里边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的,那么苏小小的墓前就站他-个人,苏小小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诗人,写她的写得很多,给一个漂亮的女子,他能想到这件事。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我写理论文章比较多,我就谈到一个叫散文的诗化发表在 1997年的时代文学上,就谈了散文他的诗化,这是因为它的发展的趋势。我们经常读那些,我是读中文的,这里是咱中文系,读中国的古代文学史的时候,看他神话传说,读诗经的时候,优美的诗句,还有读汉代的汉乐府的时候,读到我们唐诗宋词元曲的时候,这里面都是诗的东西。我也喜欢书法,那些书法作品你看写出来很沧桑,但是里边他的诗写得非常有意义。你像米芾的诗,大家可能也懂一点,书法写得非常的体现很高的境界,他的诗这时候写得非常的有意义,他从无锡坐着船上了,湖州坐船了 40 多天,写了一路,就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出来。我也喜欢写诗,但写的也比较少,写格律的诗,写一些现代诗,但是我写散文诗写的比较多,主要是写理论文章。所以说我就说三位诗人,我简单的看了一下,像他们这种时代之歌,表现得很充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写的古桥青山使人产生一种乡愁感写的生活之美,一种生活的这种美好的感觉,写的这种感情的震动,让人感受到这种人性的一种美好。我们所以说沂蒙大地就产生诗歌的地方,产生散文的地方,是产生艺术作品的地方,就是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反映风貌,这个反映我们丰富多彩的感情,这是我们诗歌担当的使命。从三位诗人表现的来看,我看各有特点,元平这个诗集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代的一些东西比较多,家国情怀的东西比较多,当然都有家国情怀的语言。赵京伟写的诗,我看到缠缠绵绵的在那里写的很多的亲情、友情、爱情,就是一种美感,特别我看他这个很有意思,他起这个名字都很有意思,我还记了几句,体现了这种人性,这种对女子、对生命的这种敬重,反映了这种感情、这种热情。元平还把我们战友情写诗集当中去了反映了我们一块共同工作的这 10年,用4句话进行了高度概括。当然我看到评价有点过高了,现在评价的太高了,当时也反映了这 10 年的风风雨雨,反映了这 10 年的历程。元平我对他的认识,他带动一批企业家,相当数量的企业家就是他从他手里带动出来,脱颖而出,包括这个地方的老板你像搞汽车的、当时销售汽车的,搞房产的,搞医疗的,我当时直接接触的很少,但是后来我离开报业集团以后,陆陆续续的说,这都是元平当时在临沂报业集团带的人,都是对报业有很大支持的人,都成了企业家了。在这些人当中也产生了一批诗人,一批文学家,一批艺术家。元平本身不仅他事业是干得好,而且他是写了很多的诗,写很多的歌词,很多的散文,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个地方也祝贺你们三位作家诗集的出版,也祝贺我们这次杨会长、张岚主席:于泳主席组织的诗集研讨会的圆满成功,也祝愿我们临沂的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在这种时代的发展当中产生更多的诗产生更多的文学,杨(洋)文学,我们的协会有洋文学的文学,前任会长叫葛文学,我们第三届会长叫杨文学,希望我们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谢谢各位。

主持人:刚才说冯教授是带着感情参加老部下的研讨会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冯教授。研讨会进入第三个流程,最后一个流程,三位作者分享感言。

赵元平:感谢,很激动,很感谢,首先感谢杨会长,这套书,于从策划,到出版,到印刷,到这次研讨会的召开,都是在他亲自指挥谋划之下。我们兄弟俩,是好朋友 20 好几年了,快 30 年了。感谢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临沂作家协会,临沂大学文学院,这三家主办单位,张主席、周院长,还有各位教授、评委,大家的评论,我听的是非常认真都下了这么多的功夫去读这诗稿,感谢,水平非常高,你看刘存玲老师还下了很大的功夫,谢谢你们。感谢你们的高见我说实在的,我跟京伟、京刚弟兄俩开玩笑,我说咱爷仨的诗有一个好处,用孔子的话说叫“思无邪”,也都是正能量,但是至于诗艺,这些专家,尤其作家们可能不好意思说,咱要清楚要明白。你像是轩辕、瓦刀的诗歌,我都读了,我都有深刻的印象。轩辕轼軻二十几年前写了一首诗,我印象非常深刻,写了很简单的事,那个题目我忘了,写的水龙头喝水龙头上的水,他展开了很多联想,写的联想是非常有才气的,要没有比较高的才气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今天王文营老师提的语言的陌生感,包括邢斌老师提到的,诗要写出“断裂”的部分,生活的、形象的、感情的、思想的断裂部分就是都写新的,创新一点,就是“画到生时是熟时”,确实是文学创作应该这样,这个“生”是陌生、是生涩、是生出新的东西。刚才瓦刀说的这个题目不够新颖,这就是说思维的模式化、惰性化造成的,应当对这些东西下点功夫。也果作家今天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个性化写作。当然自我命名崮乡诗派,我们也举个小旗子,就是考虑个性化问题首先是对自己的这种鞭策,至于这里头内涵,我们的作品与这个名称是差距很大,但是我们也有一定的思考,包括我用一些方言肯定是也有思考的,肯定是有意为之。我说,我们“崮乡诗派”首先诗得有点“土腥味,土腥气,要足插进泥土里”其次,还有点“苹果香,苹果芳,要香美沁人心脾”;再次还得有点“空谷音,空谷响,要留些言外之意”我们那个地方崮多,谷多,空谷之音,空谷足音,要有点回响,要有点文字之外的东西。当然,崮乡,对我们三人来说,是地理坐标、心理坐标,更是情感坐标、文学坐标,怎样把这个坐标标注得更清晰,这些,我们差距还很大,但是我们很真诚,还得继续努力。在这里我得特别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我的老领导冯增田书记,得这么说,美国人说人生有三匹马,载你到诗与远方,我们中国人,这一辈子往往会在你不同阶段,要碰上三个贵人,应当说,在我生命的中间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就碰到了冯书记,在他的领导之下,我应当说干了报业的十年广告,那是临沂报业集团的广告巅峰之作。像沂蒙晚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在长江以北地市级报纸的广告经营当中也是独树一帜。我有幸就是领了那么多广告人,后来当然有些成了企业家,原先冯书记有的认识不太清楚,现在他们经常请你喝酒,我都知道,都给我汇报,这个非常好。像冯书记,是我遇到的,在领导当中,在识人、用人、培养人方面,最具有定识、定见、定力的领导,他已经到了市委宣传部,到了临沂技师学院了,我都离开了报业集团了,他为了我的政治前途,当然也为了工作,还想把我调到临沂技师学院,因为我年龄确实大了,虽然没办成,但真的让我感动的。在此对于在座的各位的真情、高见,让我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赵京伟:谢谢大家。今天我带着学习的心情来了之后受益匪浅,特别是感动的是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前,我们星期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大家都要走亲访友,看看老人拜访一下情况。各位老师,各位评论家,各位文学前辈能够牺牲自己时间来参加我们爷仨的诗路思语的研讨会,真的非常的感谢。在这里我的心里就是老师们能够精准的点评了我们爷仨的诗作,并给予了肯定,同时也给了批评指正和建议。记得小时候我母亲经常教育我和我弟弟说不论在什么时候出去的时候,要多向人家学习,受人调教武艺高,每时每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那种长处,特别是今天,更何况是来的都是文学前辈,和一些大家,对我们精准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京伟也都--记下了,生怕漏掉一点,我回去了就慢慢的消化吸收,因为毕竟是说在这么多的高手的指导之下,有很多我还需要更多的去体会,诗歌就是当时的那种心情和那种境遇的一种体现。给他写出来之后,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在这里,同时我还要感谢三位朗诵家,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了我们三个人的诗歌,让我们的心声与大家产生了共鸣,同时也感谢杨文学老师。杨文学老师是好多年前,我们蒙阴有一个县委书记叫刘宗元,刘宗元书记也是我的贵人对我也有知遇之恩,那个时候的杨文学老师我们就熟,但是大家没走的这么近,到了后来偶尔的写一点小众的东西,自我满足一下,就是说你们看我这个作品比较稚嫩的,基本上都是在爱情的胡同里奔跑,有时候撞的头破血流,但是自得其乐。杨文学老师那个意思,就是你自己与其把它都放在手机里或者笔记本上,不如整理出来,让大家也同时给你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然后一并学习进步。杨文学老师已经组织几次修稿,最终我们诗路思语跟大家见面了。在这里我再一次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评论家以及杨主席,谢谢大家。

赵京刚: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在百忙之中参加诗集研讨会,并作出了准确点评,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给予的厚望和爱护。我知道与大家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几天我也自己在总结,因为时间的原因我谈几点认识,第一点,我首先要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赵元平老师,赵老师是我班主任及老师,是他手把手教我怎样写诗,同时也是感谢我哥哥赵京伟,对我写诗不断鼓励和耐心的帮助。我真正写诗歌起步比较晚,实际上是 2017年才开始写稿。当时由于工作调整,我由前台营销到后台专业负责贷款审批,有了闲暇的时间,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一些诗,比如说普希金的,莱蒙托夫的,蒙塔莱的,海子的,自己也尝试着将对生活的感受用诗写出来,开始怕别人笑话,我只发给我老师赵元平、我哥哥,一直到现在,我很少对外发送特别是赵老师将写诗的最基本的常识教给我,诗的分行,诗的比喻修辞运用,要含蓄简练,不要直白,每一首诗我发给赵老师他都给予点评,有时候我发给他半天没有回音,我知道我这首诗写得不好,我自己又改,改一遍再发给他,还没有回音,再发一遍也没有,有的甚至改五六遍,等到赵老师跟我哥哥发回来,指点这个诗的长处短处,我那时候心情就非常的快乐和高兴,得到他们的认可,激励着我要写出更好的诗。第二点,就是诗歌是有感而发,抒写内心的不平、痛苦和高兴,生活的感悟,邢斌老师说写诗实际上是一个隐秘的心理工作,我认为也是一个自我心理疗伤的活动。诗歌同时我认为是有被动写作和主动写作。当你生活中有了感受非写不可的时候,这就和我们平时喝酒、唱歌、跳舞或者打斗争吵一样,要发泄自己的情绪。但随着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我觉得下一步还要主动写作,要思考生活的意义,寻找生活的方向,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第三点,就是谈一下目前无论这个境界,还有诗歌的内容,还有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我感觉写作水平还是比较低,仅仅是站在这个诗歌大门口,综合诗艺水平,还需要巨大的提高,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艰辛,需要深入生活、记录生活,多读书,虚心接受大家的指导和培育,多参加交流活动,写出更美好的诗歌,回报社会,回报大家。谢谢大家。也邀请大家到我们故乡,我们老家蒙阴去做客。

主持人:三位作者的答谢是真诚的,也是真挚的,他们带着情感的色彩,感谢了诸位对他们的赐教,我相信这次研讨会是对三位作者文学创作路上的一个加油站,我们也希望赵氏爷仨,从此出发,再攀诗的高峰。接下来,请于泳主席对我们这次研讨会,提出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掌声有请于泳主席。

于泳:冯书记都总结完了,我就简单说两句,人生总有美丽的相遇,今天非常高兴,大家坐在一起,和临沂大学文学院和作协的老师们,特别是有冯书记见证,共同来探讨,谈诗论道。特别是能高兴的能看到崮乡诗派三位重要诗人出的集子非常厚重,非常高兴。然后提一点希望,三个作者表现不一样,各有特点。我有一个感觉,从一个文学朴素的理解,就是文学都是从小我开始的,诗歌也是这样的,从小我的去观照自然,观照社会,观照人生,但是从三个人的创作中也都看到了,有时代的印记,有个人的印记,这也就展示了诗歌有大我的情怀在里面。从文联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说提一个希望,从个人情绪的宣泄,更好的去转嫁到对家国情怀的关注,更特别对沂蒙精神这种大的情怀的去艺术的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小我到大我这种提升,从个性到共性的这种跃升,我觉得也是文学也是诗歌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向。所以说通过这次参加活动,也是一个学习,一个交流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再提一个希望,让我们共同守护好文学的这片净土,拓展诗歌的天空,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于泳主席的发言,各位专家,在大家的积极配合、参与下,《诗路思语》诗集研讨会圆满结束,我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对诸位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崮峰

——《诗路思语》研讨会现场感

赵元平

每一个肩上

都扛着一个头颅

每一个头颅

都像一座崮峰

每座崮峰上

都有一双眼睛

每双眼睛里

炯炯与众不同

听侃侃而谈的

溪水淙淙

把你带入的

却是大海的

火焰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