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崮乡诗派三部曲

2024-08-07 18:02  来源: 临沂在线 作者: 雁阵


作者:雁阵

蒙阴地处于沂蒙山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孕育了一代名将蒙恬,“算圣”刘洪,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公鼐的故乡。新时期以来,蒙阴进入了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崮乡诗派。

崮乡诗派是围绕“崮乡文化”和“乡土文学”而写作的主题性流派。他们提出了诗归风雅、发乎真情、自然本色等主张。崮乡诗派的本质指向,是建构民族精神和生命的永恒家园,是以崮乡文化在诗人创作审美空间表现出的生命情感,是诗人本体和大自然客体所呈现的和谐、朴素的美学气象,是对朴素、真诚、乡土、自然的诗歌艺术的回归,以此作为诗歌创作凭藉的精神价值坐标。

崮乡诗派主要以赵元平、赵京伟、赵京刚为代表,他们相互切磋诗艺,交流创作经验和学术思想,并著书立说,对于崮乡诗派的创建和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赵元平、赵京伟、赵京刚三位诗人将几十年来所创作的诗歌经过遴选,集结成集,总命名为《诗路思语》,分为上卷《我把生命交给了你》、中卷《种一种相思等你》、下卷《白云远去》三部,将付梓面世,可喜可贺!

这三部诗集犹如气势恢宏、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交响曲。

这三部交响曲有着相同的主题,又有不同的特色;既彰显个性,又相映成辉。赵元平的诗歌含蓄隽永,诗风豪迈,意境优美;赵京伟的诗歌朴雅真挚,情韵绵绵;赵京刚的诗歌清新明朗,恬淡幽远。他们的诗歌也有着共性,独抒性灵,自然本真,乡土气息浓郁,标举时代性、人民性和现实性,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特点。

赵元平的诗集《我把生命交给了你》是一部气势雄浑、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交响曲。赵元平的诗歌视域广阔,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鲜明的地域色彩,回味悠长的意韵,神思飘逸的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赵元平从事教育、新闻等工作四十多年,笔耕不辍,他曾担任《沂蒙生活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要职,不但将新闻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还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山东文学》等全国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诗言志,诗缘情。赵元平的诗歌抒发自己的心志,情感表现主题多为亲情、乡情、友情和家国情怀。

他写乡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恋和牵挂,情思深远,‌美感丰足。比如《扁担》《黑碗》《红高粱》《金谷穗》《母亲河啊父亲山》《崮乡人家》《飘然采桑在田埂上》等诗歌,以朴实的乡村、乡野的物象营构乡土意象表现乡情,如一壶老酒,浓浓烈烈:

红高粱,红透了村庄/绿色的风吹拂过/黑色的雨洗礼过/白色的霜肃杀过 /还有那酷暑的煎熬 /都凝成/这火焰的红色。(《红高粱》)

早晨 薄雾/独轮滚过山岗/拽出山后/一轮红色的太阳。(《独轮车》)

山妹子穿上/石榴裙/就把整个村子/摆动了起来//五月的榴花照眼明/小伙子老爷爷/都笑嘻嘻的/眯缝着眼……(《石榴裙》)

这些诗歌,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理,将自然风物、崮乡情韵和乡土风情描绘得细腻传神,‌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故乡风物民俗的审美观照和对乡村变迁的生动记述。

亲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基本、最深厚的一种,一直是诗人笔下不可或缺的主题。赵元平创作的《黑碗》《父亲》《母亲下地去了》《站在高岗上的娘》《嫂子》《永远的双亲》《拿起煎饼想起娘》等系列亲情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情感来展现乡村伦理和生存真相,展现了亲情中的温暖与悲伤,生命中的关爱守望。以《崮》为例:

父亲蹲坐的姿式/茂密的树林/是他的绿蓑/迷蒙的烟雨/彰显从容/坚定/就以这种姿式/从远古至今/高峻的面孔/全是疤痕累累的眼睛/静观苍山如海/人如游鱼/夕阳/是他叼着的烟锅/袅袅着云霞/父亲蹲坐在这里/大雁在头顶上/叫了几声/他绿蓑下藏着的金果/就骨碌碌/滚满了乡村大道。

这首诗歌以“崮”为题,“崮”为诗歌的中心意象,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崮和人之间本象和喻象的相互转换,使崮具有多重寓意,或以崮喻人,赋予崮以父亲的人格形象,瞭望山野天空,静察人间万象,风云变迁;或以父亲喻崮,赋予崮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涵,守望家园。通过强化情感的审美效果和意义深度,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祖国、民族和人民的刻骨铭心的深情大爱, 呈现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赵元平在《融入大地》《沂蒙山》《有一种声音回荡在中国大地》《八百里沂蒙唱不完的美》《将军松》《登上了长城》《时代楷模赵志全颂歌》等诗歌中,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自觉将诗歌创作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融合,使诗歌创作自觉站在时代的舞台上放歌,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倾听到时代的呼唤,读来受益匪浅。

赵京伟的诗集《种一株相思等你》是一部柔曼婉转、拨动心弦的爱情主题曲。在极具浪漫色彩的旋律中,透过交响乐和浪漫温馨的画面,表达诗人心中美好的情愫,传递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诗歌聚焦着情,燃烧着生命的火,具有丰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诗集中,除了乡情、亲情、家国情的书写之外,诗人更偏重于爱情的抒写。他的诗歌通过鲜明的情感对比,简洁而富于动感的主题构建,显现出情感的高度凝聚力。

唐代诗人王维有首传诵千古的诗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赵京伟在《绛紫色的旗袍》《一把钥匙》《种一株相思等你来》《错过了花开的季节》《渴望》《思念》《相思》《守望》《相约》《别》《寻你》《等待》《想念》《就算下雨也陪在你身边》《百年杏园花满坡》等系列诗歌中,借物抒情,含蓄委婉,表达相思之情,也让红豆成为爱情的信物——

又是三月,杏白桃红。/掬一捧春色,煮一壶清明,/邀东风作伴,唤醒柳绿草青。/思念,涌上春的眼角眉梢儿。//拧一枚柳哨,吹曲童谣,/采几朵桃花藏进为你写的诗里,/这个春天就会变的芳香四溢。//满坡的春色里,我在等你,/桃花染红了你的脸,/浅笑盈盈春风拂面,/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画卷。(《种一株相思等你来》)

在赵京伟的笔下,种下一棵棵凝结着相思的“红豆”,让人品味。这些诗歌,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跋涉在爱的心路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塑造了一个个相逢、相知、相恋、相思、离合悲欢的生命场景。

你知道吗/与你的每次见面/都有一个失眠的夜晚/我搧动感情的翅膀/飞向你紧闭的心窗/在风雨中站成石头/聆听你徘徊的足音/看你犹豫的惆怅/夜晚孤立桥头无援/月亮像条超载的小船/弯弯的斜荡在西天沉思/你的眼中布满了迷蒙/我打算用一生的智慧/——参透里面的玄机。(《一把钥匙》)

这首诗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打开心门,开启心锁,需要一把爱的钥匙。在打开心门的过程中,那种相逢的甜蜜和等待的惆怅,守望的执着和别离的痛苦,心灵的挣扎和思念的焦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凄凄楚楚的等待,缠缠绵绵的恋情,情愿“在风雨中站成石头”,将情感的起伏和内心的矛盾完美地表达出来,引发了对爱情的深度思考,诗意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让人铭心刻骨。

赵京刚的诗集《白云远去》是一部多姿多彩、情丰意沛的变奏曲。他在诗歌中寄托着他的理想和情怀,集中地体现在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挚感情,抒写乡村、乡情和乡愁。他的诗歌题材集中,情感冷峻而炽烈,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和地域色彩,在崮乡的自然风物和诗人的心灵世界中,唱出了一曲曲嘹亮的歌。

赵京刚的《春到蒙山》《夏日蒙山晨曲》《夏日蒙山小夜曲》《冬日蒙山即景》《槐花谷》《剪断主翎的信鸽》《雪落蒙山》等诗歌,通过质朴深情的语言、季节变化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和对生命根源的追寻。

以《春到蒙山》为例:

残冰消融山涧/清泉重又在岩石上/抚响叮咚的琴弦/苦菜花悄从树下腐土/举起紫色叶片的企盼/高高的悬崖上迎春花/垂下璀璨的金色星串/山羊群像黑松林一阵风/在牧羊人吆喝声中/从山前飘过后山//幽深的蒙山峡谷/春天已不再遥远/游人追循燕子的呢喃/乘着春风迤逦进山……

这首诗歌富有音乐感,从节令变化到自景观的变化,由细微到壮阔,物象切换,情境转移,动静相结,层层推进,细腻传神,在富有动感的画面流转中,写出了蒙山之美。

赵京刚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力倡人民性。他认为,当前诗歌最大的弊端是远离了人民性。一些诗人在写作中过多地关注自我,关注个人的生命体验,割断了诗歌与社会现实和火热的时代的联系。或者过度地强调艺术性而忽视了人民性,或者过多地强调诗歌的实验性而丧失了神圣感。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和内心的体验,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一颗对故乡、祖国和人民的炽热的爱心,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的命运,让诗歌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赵京刚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诗人, 把人民性作为诗歌创作的表现主体。他在《静静的农家小院》《在路上》《塔山天主教堂》《红枫树的旅馆》《草原》等作品中,从简约、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去挖掘诗意、提炼诗境、表现诗情,体现人民性的审美精神和诗歌品质。

这三部诗集,让我们了解到三位诗人的诗歌创作风貌。他们的诗歌内在秩序中有一条精神性的密码,那就是赓续了公鼐等文学前辈的精神之火,让崮乡这块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的土地赋予了时代精神和历史意义,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氤氲。

蒙阴历来是乡土文学的重镇。三位诗人的诗歌,组成了一个“文化地理”意义的精神标尺,呈现出崮乡文学葳蕤生长的态势,这些诗歌也为崮乡文学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他们聚焦崮乡,回望乡土,集结出发,再次踏上崮乡文学的新征程。在这种诗性思维的引导下,显示出诗歌创作的强大生命力,必将开创一个诗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2024年7月11日于李公河


(雁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