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英雄孟良崮

2024-08-01 14:52  来源: 临沂在线

拜谒英雄孟良崮,宛若在翻阅一本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仰望庄严肃穆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更令人感到它是那么雄伟壮观!

来到孟良崮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红色战旗形状的巨型建筑,主体高度为19.47米;更令人震撼的是,纪念馆的红色外墙挂板上镶嵌着整整19万4700颗子弹壳。这两个数字,共同寓意着那场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1947年在此打响。

图片1.png

孟良崮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中非常著名的一场围歼战,1947年5月13日至16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此战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乃至全国战局,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

英雄孟良崮,令人荡气回肠。虽然时过境迁77载,但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

“猛虎掏心,震惊中外”的经典传奇 

沂蒙山,它是一座近代史上热血铭刻的巍巍丰碑,其中尤以孟良崮最为代表。孟良崮属蒙山山脉,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而得名。

图片2.png

1947年,随着国民党全面进攻计划的失败,转而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调集60个旅共计45万余人参与攻击山东解放区的战役。其中,以其最精锐的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和第5军为核心机动兵团,主要担负前出的突击任务。为了避免被解放军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

图片3.png

面对强敌云集的严峻形势,陈毅、粟裕运筹帷幄,积极备战,一面寻找战机,一面创造战机。5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将主力后撤,让国民党军放胆前进。国民党军误以为华东野战军“攻势疲惫”,遂下令跟踪“追剿”。以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为进攻主力军和急先锋,在整编第48、第65师的配合下,实施“中央突破”,试图引诱解放军对其包围,然后由外围的国民党军实施反包围,以达到围歼解放军于山东境内的目的。陈毅、粟裕冷静应对,以猛虎掏心的胆略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豪气,集中优势兵力,以“反中央突破”之战略,周密细致部署,抢抓战机,硬是在国民党军强敌环伺的包围中,以5大纵队突击围攻,4大纵队阻援,把装备精良的整编第74师分割出来,把嚣张至极的张灵甫的74师围困在了孟良崮一带。

孟良崮山区易守难攻,这给华东野战军仰面进攻带来巨大困难,每攻克一个山头都要经过数次冲锋、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惨烈。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部队和铁血战士,其中在激战540高地中,战士们连续打退敌人5次反扑。华东野战军先后有20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9000多人光荣负伤。最终,经过三天的强攻,取得孟良崮大捷并全歼张灵甫部队3.2万余人,师长张灵甫也被我军击毙。孟良崮战役取得震惊世界的胜利,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在西柏坡曾与粟裕对话:“孟良崮全歼敌74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就是我毛泽东。”

图片4.png

战役胜利后,陈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这首诗传到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耳中时,更是气得他直跳脚,让我军的将士们感到大快人心。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怀

民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所在,人民战争永远是制胜的法宝。

孟良崮战役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生动诠释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怀。战役期间,27万解放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背后,是92万余人的沂蒙支前民工。这里有一首打油诗和一组数据,真切反映了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之本。“吱吱吱,碾儿响,家家碾米忙的慌;推的推来簸的簸,倒的倒来装的装,快快送到前线去,同志吃饱身强壮,为了前方打胜仗,人人出力理应当。布子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缝的缝,上的上,这只那只一个样,不分昼夜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蒋军没处藏!”

图片5.png

孟良崮战役中涌现出无数支前的先进群体和英雄模范。支前民工用小推车抢运弹药、运水送粮、运衣送药;浩浩荡荡的担架队争分夺秒转运伤员;广大民兵打击、袭扰、迷惑敌人,为部队当向导、收缴武器、看押俘虏;女性模范群体“沂蒙六姐妹”组织发动全村拥军支前,为部队抬担架、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护理伤员;沂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炮兵连连长施夫俊指示射击目标位置,协助完成阻击任务;看到部队做饭没有柴草,黄家峪村村长李在修说“支援前线,俺不怕倾家荡产!”毅然拆了自家的团瓢,给部队烧火做饭……

图片6.png

由李桂芳等32个沂蒙妇女用7块门板在汶河上架起的“火线桥”。保证了大约一个团的兵力从桥上通过,用柔弱身躯支撑战士们火速奔赴孟良崮战场,有力支援了大战的胜利。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李桂芳作为受邀代表的老支前模范,组成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李桂芳老人被亲切地称为“沂蒙大姐”。 2017年4月,92岁的李桂芳因病去世。如今,座落在沂南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内,有她的专门展室。 

英雄的沂蒙儿女,筑起了不倒的人民长城。军民鱼水情深、同仇敌忾是孟良崮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陈毅元帅曾深情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精神动力 

巍然矗立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是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而建。纪念碑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华东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碑中部正面镌刻着胡耀邦1984年10月亲笔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陈毅元帅《蒋军必败》诗词,碑西面镌刻着粟裕将军“英雄孟良崮”的题词。

树碑昭英烈,留史启后人。穿越时空,重回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激情岁月,感悟革命情怀,汲取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曾深情地为孟良崮写下这样的诗句:“如烟似梦,如烟似梦,我眼前又展开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情,孟良崮啊,今日又见你面容…”

图片7.png

如今,临沂市已经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加速“红色沂蒙”主题廊道建设,将孟良崮、大青山和沂蒙红嫂纪念馆等串联形成了重点红色文旅目的地,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起红色引领、一环多支、串珠成链、快进慢游的红色文化体验带。红色文化的震撼之美,与山清水秀生态之美、乡村振兴共绘富美山居之美相映生辉,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历史文脉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红色基因与时尚潮流交汇融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交互共进。

新时代、新临沂。跳动在古今辉映发展脉搏中的时尚临沂,为世人所见所赞。通过宣传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沂蒙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8.png

重温孟良崮战役的光辉历史,将使我们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广大军民的历史功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红色文化汇入时代浪潮,必将焕发新的光芒,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华建设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 薛杰 

摄影:刘笃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