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郯城“农民团长”禚昌士:我的京剧我的团

2017-12-04 16:38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王新)连日来,伴随着宛转悠扬的京胡声,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区的京剧排练又开始了。

  “这现在我们主要精力是编写、排练移风易俗的新戏。春节快要到了,演出的档期排的很满,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的。”老神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禚昌士说。

  “从小时候起,就记得村里的广播喇叭整天唱京戏,现在一听着京剧过门声就兴奋。”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新一村村民禚洪发说。坐落于沂河东岸、鲁苏交界处的新一村,一个银杏古木成群的村落,也许缘于此,村里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哼上几句京剧。

  说起村里京剧的历史,老戏骨孔贵元讲起了当年京剧如何进村的故事。清中期,徽班进京途径新村,借宿在村里大户禚方卓家中,作为回报,他们连续在村里唱了3天大戏,没想到在当时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农村,立刻迷倒了无数粉丝。

  “民国初年郯城就有金、兴、多、贵四个科班,其中,兴字班和贵字班都起源于我们新村。兴字班于1916年成立,班主为新村绅士禚树同父子,又称禚家班。”禚昌士说,“临沂周边县区的京剧活动,都是我们这边人带过去的。”100多年来,从卖唱求生的江湖艺人,到设备齐全的国粹艺术,新村京剧活动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

  “从分田到户后演出就少了,一场戏角色有生旦净丑,伴奏要琴胡锣弦,大家都忙着挣钱,人都凑不齐。电视上唱的再好,也没有现场听有气氛,还是想听庄户剧团唱的戏,有感觉、过瘾。”新二村的戏迷王洪岭说。

  “2015年前我刚接手的时候,剧团就几把京胡,几件旧戏衣,排练没有场地,活动没有经费,演出凑不齐演员,那时大家都忙着发展银杏,喊都喊不来。”回想刚当团长时的情景,禚昌士不胜感慨。

  出生于1962年的禚昌士,15岁初中毕业跟着村里的剧团学戏,各种角色都演过。“现在年龄大了,专攻老生。”2002年,新村乡(即现在的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业余京剧团的接力棒交到了禚昌士手中,为了更好的传承国粹艺术,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禚昌士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

  “剧团发展既要钱又要人,为了拉赞助,我没少和苗木销售大户打交道,乡政府也能给一部分经费;为了找演员,我经常三顾茅庐。禚昌爱在上海做生意,我趁她春节回家过年的空,多次做工作让她回来进剧团,现在是远近闻名的角。”禚昌士说,“现在剧团每天都有30多人活动,平均每月排练一场新戏,演出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县区,每年春节都送戏进城,场场爆满。”

  新村京剧团的发展得益于郯城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去年以来,郯城县转变工作方式,把以钱养人转变为以钱养事,按照每场2000元的标准对演出团体进行补助,并派专业人员帮助编排剧本,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讴歌社会发展变化,实现了政府、群众和演出团体三方共赢,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演出接地气、能听懂,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还能够感动教育年轻人,希望能够经常开展。

  如今,新村业余京剧团已发展成为老神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一批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演员,以阵容坚实、行当齐全、剧目丰富、技艺精湛、作风严谨、勇于创新而享有盛誉,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张文化名片,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丝竹之声不绝,给群众留下了永远的乡愁。

     “现在剧团光戏衣就值好几万元,今年又更新了灯光、音响设备,这些年获得的荣誉证书能装一车。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也让我们备受鼓舞。”禚昌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