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关乎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上午10点半,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吉隆花园东社区孝善食堂院里热闹非凡,有人在打牌,有人在下棋,有人拿着彩带准备跳舞。在这里还经常开展义诊、义剪,举办健康讲座、防诈骗讲座等活动,改变了老人们“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的生活。“家门口这家孝善食堂,办的太好了,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能吃上热乎饭,菜也丰富,少油少盐,荤素搭配,我们1元钱就能吃到营养餐,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社区94岁的吴爷爷已经是孝善食堂的资深食客,对于政府部门提供的这项为老服务,老人表示很实际也很贴心。尊重市场,提升服务,确保老人吃得到、吃得好吉隆花园东社区孝善食堂利用村闲置的小学教室进行了改建翻修,设置了餐厅、活动室、休息室等,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了助餐服务、志愿服务、居家服务、日间照料等,目前助餐服务覆盖了2个行政村,80岁以上老年人48人。“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由养老机构配餐的模式,”村支部书记李长坡介绍道,“当时采取这种方式主要考虑了三点,一是我们有着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我们距离莒南县荣军医养中心只有7分钟的距离,配餐非常方便;二是为节约运营成本,由养老机构进行配餐,我们村里就不用再单独请厨师、采购食材等,工作人员可以全部用来搞好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中心比我们村里更具有专业性,会考虑各种营养搭配,更健康也更安全,既省心又安心。”同时,采用养老机构进行配餐,也拓展了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完善。
多元筹资、盘活资源,助力食堂稳运营、行致远一方面,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按照常态化、可持续的运营要求,实行“财政补一点、村里出一点、老人交一点、慈善捐一点、爱心人士帮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结合公益岗、志愿服务活动,解决了孝善食堂建设运营“人”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保证了运营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鼓励各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闲置学校、卫生室、民房等存量资产盘活,通过改建、租赁、扩容等形式配建“孝善食堂”,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减轻了基层负担。群策群力、创新模式,推动服务精细化、社会化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切实保障老年助餐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莒南县分期分批开展孝善食堂建设运营,在充分考虑区域特征和城乡差异的基础上,因需施策,因地制宜,采取多种运营模式,操作性强、实效显著,可复制推广。例如“党建引领+村级运营”模式、“养老设施+拓展服务”模式、“社会资源+公益慈善”模式、“企业配送+助餐点”模式等等,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助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