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区直三幼 全环境立德树人】豆虫奇遇记——中班组

2023-11-23 16:57  来源: 魅力临沂

临沂在线讯   进入幼儿园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通道,通道上面爬满了紫藤,每个季节的紫藤都会与孩子们有着不同的精彩故事,紫藤下孩子们每天都会快乐的玩耍,但现在已是秋天,积木区的游戏还像往常那样热闹的开展着,小小建筑师们搭建了警察局、房子等等等等,甚是热闹;但不一会儿这些热闹就伴随着孩子们的尖叫声被吸引过去了。

01、我有一个新发现

啊!啊!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被孩子们的尖叫声吸引了过去,透过人群我观察到孩子们正在围着一只“豆虫”激动的尖叫着,大胆的孩子还用手去触碰了它,每一次触碰豆虫都会由一个直形 | 变为圆形○,它蠕动着身体害怕的向各个方面爬去,为了避免它跑掉,孩子们拿来积木堵住它奔向的各个方面,他们又激动、又害怕、又惊喜自己的发现。他们指着上面的紫藤花告诉我: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上面掉下来的、它是从树上、种子里掉下来的。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056.jpg

很担心豆虫会逃跑掉,她们用积木围住了豆虫,想要封顶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说:“不行、不行,放它出去;”打开围住的积木,它还是害怕的在乱窜,孩子们不知所措,有的还在堵,有的直接想把积木压在它的身上,盘旋了一会后,刘云志拿来了昆虫捕捉器,就在要把它抓进去的时候王东阳说:“起开,它想要吃树叶”,但最终豆虫还是被孩子们放进昆虫捕捉器里面。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059.jpg

进去的豆虫此刻也好像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较安全,所以它没有继续挣扎;王东阳还是担心豆虫会饿,追着刘云志把树叶放进了昆虫捕捉器里面,刘仁轩边说边配合动作告诉我说:“老师,吃了树叶它会长高呀,长那么那么高,”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长大后活泼好动的豆虫;刘云志和刘仁轩对豆虫展开了专项保护,最多也就给小朋友看两眼,不让小朋友去靠近它,直到把豆虫安全的带回教室放到了植物观察角。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02.jpg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05.png


02、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回到教室孩子们对豆虫的热情度仍不减,我就孩子们的热度对他们展开了一场自主分享自己对豆虫的了解与观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了解与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孩子们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07.jpg


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李佳茹:它的名字叫莽今,我在少年广场见过它。

师: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马泽宁:它是绿绿的。

师:它从哪里来?

邓旭:它在树叶上掉下来的。

马泽宁:它在树上想要下来,一不小心掉下来了。

师:它是什么形状?

李若溪:它像长长的长木板一样形状。

师:它的感觉?

刘仁轩:软软的。

王子硕:我摸过它是软软的。

王栋梁:滑滑的。

马泽宁:扎扎的。

师:为什么要给它吃树叶,而且还要把树叶放进昆虫捕捉器里?

王栋梁:我怕它饿。

师:为什么觉得它喜欢吃树叶那?

王栋梁:因为它是绿色的。

师:它是怎样走路的?

郁树洪:摇摆摇摆晃晃的走。

王子硕:它是用脚走路、摇摇晃晃的。

03、我是一只小豆虫

精彩的口头分享并不能让我们直观的了解豆虫是如何走路的,于是就有了邓旭和王栋梁两只小豆虫在努力的爬呀爬的场景。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11.jpg


04、继续探索深了解

师:碰一下豆虫会有什么变化?

刘云志:开始是正正的,像一条直线 | ,一碰它就圈了起来(圆形)○。

借此机会,我与刘云志进行了触碰豆虫互动环节,我先变成一只豆虫进行变化,他后变成一只豆虫进行变化。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13.png

晚饭前,孩子们又争先恐后的围住了豆虫进行了探讨,他们都觉得好像空调都吹不到它,豆虫很热。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15.jpg


师:它那么热该怎么办呀?

孩子们:喝水。

师:还有什么好办法?

孩子们:给它吹空调。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它热呀?

孩子们:因为那里有太阳太晒了、它渴了。

师:可是我们教室里有空调呀!

马泽宁:那个空调吹不到它。(豆虫在空调底下,属于盲区而且吹风口是朝上的)

李若溪:昆虫捕捉器是关着的,所以它很热(不透气、不通风)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它凉快吗?

王栋梁:敞开风它就凉快了。

邓旭:给它喝水。

师:喝凉水还是热水?

邓旭:凉的。

师:为什么不喝热的?

邓旭:因为凉的解热。

王佳鑫:给它吹空调。

王栋梁:找个筐子给它放里面。

05、豆虫解暑行动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18.jpg


由于明天就是周末,孩子们担心豆虫会逃跑,最终商定还是让豆虫回到昆虫捕捉器里,给它放到不热的地方。

06、我的朋友,你还好吗?

新的一周开始啦!孩子们还是仍然第一时间去观察我们的朋友:“豆虫”。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21.jpg


自主讨论:

马泽宁:它喜欢吃树叶,外面的树叶快没了。

王栋梁:树上还有,不过它不能吃干的树叶。

马泽宁:得吃有水的树叶。

王皓颜:它跟毛毛虫差不多。

07、我来说出“它”的想法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23.jpg


刘仁轩:它想出去。

王皓颜:它想爬出去凉快凉快。

08、新的发现、细节

王东阳:它发霉了,它身上吃东西那个地方有点白。(寄生虫)

王栋梁:它得去医院,得把虫子拔下来,需要创可贴。

王皓颜:得拿刀子割开,用夹子夹出来。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25.jpg


温馨提示:

小朋友不可以独自操作,而且不可以触碰尖锐物品,任何动物都存在一定的细菌,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

09、它的感受我能感同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28.jpg


王栋梁:它在里面很无聊。

邓旭:很无聊、很热。

李佳茹:它很无聊,需要朋友陪伴。

王东阳:把它放生,让它出去凉快凉快再找它的朋友玩。

10、何去何从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30.png


王东阳:大树上、叶子上、地上啥都行。

11、科普小课堂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33.jpg


12、绘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36.jpg


13、风雨无阻送虫归

约定好我们要送它回家了,虽然外面下起了雨,但依然阻挡不了我们送它回家的决心,就送到这里吧,孩子们临时选择了菜地,(孩子们说:菜地里面有菜,它在回家的路上不会饿)说好再见我们要回去了;小豆虫,再见了,祝你能尽快回家,找到你的家人,快乐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31123165138.jpg


《解析》

“生成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也不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计划,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01会倾听与主动表达

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主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分享、有机会去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过程中更是互相学习、互相观察,做到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基本的讲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说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已经得到提升,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02亲近自然,敢于探究

紫藤树下孩子们非常喜欢接触新事物,他们发现了豆虫,并且主动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对豆虫的外观和表现出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观察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能通过简单的感知说出豆虫的结构特征,绘画出豆虫的造型,每个人都乐在其中。通过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直接经验是很宝贵的,相比机械记忆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能被孩子们掌握并内化成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达到综合性发展。

03乐意与人交往,互助、合作、换位思考、有同情心。

发现豆虫后,孩子们便一次又一次的展开讨论,讨论中他们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帮助豆虫解暑、回家,有的孩子甚至还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出豆虫在昆虫捕捉器里面的感受,有一定的同情心,这些都是孩子们社会性发展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的良好品质。所以更应注重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

04生活经验助成长

生活经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除了获得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了自己先前的生活经验,比如:“吃树叶会使豆虫长高、豆虫太热了帮助它解暑的过程、豆虫生病了要去哪里治病、怎么治病等等。在幼儿获得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要给幼儿机会亲身经历,重要的是支持他们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其中,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生活经验。

《教师反思》

在生成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点,追随幼儿的脚步,共同学习,从而生成幼儿需要的活动。重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开放的态度,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首先成为一个倾听者,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