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王中迎 刘伯涛)南县筵宾镇西筵宾村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纪全,一生闯荡社会,干从事过多种创业。取得不少成绩,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古稀之年却回归田野,与地瓜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莒南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从2020年春节开始,一场亘古未有的新冠疫情肆虐大江南北,无处不在,政府以人为本,为了扼制病毒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号召督促基层乡镇社区村民层层设卡,控制人口、车辆进出。但这对高贸物流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张纪全适应环境变化,思维创新。他及时认识到,不能经常外出做生意,为什么不在家门口肥沃的土地上做文章?向土地要产量要效益?。他通过和村民交流沟通结合近几年市场调查发现,种植地瓜不仅易管理,而且产量高、效益好,市场需求量日增。而现实是老百姓认识落后。对种植地瓜不感兴趣,一家一户也形成不了规模,于是,张纪全主动找村党支部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张的建言献策下。村党支部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成立了“莒南县筵宾镇盛丰农业种植合作社”。村民一致推荐了张纪全为理事长。不到一周的功夫,有400户村民入股了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大家干劲冲天,群众激愤,驾驶着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艘大船,劈波斩浪,浩浩荡荡出发了……
“万事开头难”,张纪全认识到,水利配套建设对于地瓜种植的重要性极大。如是,他主动垫付资金,购买了铝合金、塑料大桶等物品,在地头上建起了多个“空中储水罐”并配套了电力设备,让远处沟河之水储存到田间地头,。这给地瓜种植、喷灌、打药带来了极大方便,十年久旱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科学喷灌,节约水源,不使土地板结,张纪全借鉴兄弟村庄经验。垫资购买了1000多米田间滴灌用塑料管,在插秧的同时分别铺在地瓜沟的顶部,一旦天旱,及时放水滴灌,即为地瓜秧喝水,又节约了大量水源,确保旱年地瓜保收!
善于向别人学习,借助成功经验弥补自己缺点,是张纪全的一贯作风。为了提高地瓜生长期各个阶段的管理水平,确保丰收。六月初,在种植前,他自费偕同莒南县老科协工作顾问付怀河一起去临沭县几个乡镇咨询地瓜种植大户用肥配方及良种(苗)选购。并决定使用地膜覆盖种植地瓜。七月、八月又分别两次自费驾车去临沭县、沂南县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学习地瓜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及防病防控技术经验。回村后,在股东大会上,田间地头不厌其烦的向股东示范讲解,力求学以致用,产生效果。进入2022年的九月份,张纪全又自费偕付怀河等人驱车千里来到济宁市梁山县、曲阜等县区学习、咨询、考察地瓜收获、加工、销售、储存等技术问题。确保丰产丰收,达到最佳效益。
在地瓜生长的四个月里,张纪全既是技术员又是战斗员。种植地瓜时,他不顾年迈体弱,挽起裤腿下地,带头插秧、浇水、培土。地瓜进入管理期间,他深入田间。细观察是否有病情是否有虫害,打药保苗控照防虫。汛期放水防涝样样工作,他抢着干,以身示范,股东们十分感激。人人不目落后。地瓜长势袭人,在那希望的田野里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由于300 亩地瓜管理到位,长势喜人。市、县、镇各级领导及莒南县老科协领导多次组织地瓜种植大户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现场听取张纪全讲解、切磋种植管理经验。特别是县老科协周子禄主任,已是年近80岁的老人,多次兴致勃勃,风尘仆仆,亲临田间地头视察指导,听取汇报,提出中肯建议,鼓舞士气,呐喊助力。电视台多次作出实况报道,从而带动促进了全县地瓜种植的蓬勃发展。
“辛勤的耕耘带来了巨大的收获”。2022年11月份,300亩地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8000斤,每亩创利润4000元,股民的钱包鼓了,张纪全的脸庞却瘦了。但他笑的更灿烂了,这是丰收的笑容,这是胜利的笑容,这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容。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张纪全淡泊名利,老当益壮,决心在有生之年带领乡亲们乘着二十大的浩荡东风。沿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奋勇前进,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莒南大地上灿烂的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