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2023年8月30日,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三幼儿园乐知读写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一起就《发现课程(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一书进行交流探讨,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关于本书
本书从区域层面、幼儿园层面、一线教师层面三个视角,阐述了课程孵化行动的背景、理念构想、推进历程、机制保障。分享了“环境资源、文化定位、内容架构、教研支持、运作保障”等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课程开启、推进和表达表现阶段中的具体操作案例与建议。
书香致远·静心阅读
活动伊始老师们静心阅读,在书海中遨游,了解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实现自身的拔节成长。
读书分享 1. 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作为教师如何将现有的环境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李雯老师:
在书中说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存在生活中,一点一滴都会成为他们的兴趣点。在上一届孩子们小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班的多媒体被借走了,孩子们午休结束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我们的活动室非常的空旷,有个孩子发现了我们的多媒体不见了,随后孩子们就在讨论我们的多媒体去哪里了,就着这个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进行了生成课程-《电视去哪了》,通过对多媒体去哪里了,怎么去的,去哪里找回来呢,一系列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进行探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最终在多功能室找到了我们的多媒体,再之后孩子们对班级中的物品有了更大的保护意识。
郭科彤老师:
通道积木的凌霄花,是孩子们用来做饭的食材,装饰的材料,或者是戴在头上,充当不同用途,进行改造,在过程中有孩子自己的游戏活动内容,兴趣引发好奇,也了解到花的名字和样子结构、味道。之前的紫藤花做花草画的美术活动也是基于自然的课程设计。
郭晓敏老师:
大三班的小朋友们户外游戏时发现了影子,都开始玩踩影子的游戏,接着就有小朋友们发现影子是在自己的前面的,而且跟据自己的位置会有变化,到了下午小朋友们再一次出来观察影子的方向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通过利用一些环境的资源转化自己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幼儿发现了解一些大自然的规律。
孙立云老师:
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小朋友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抹绿色。当他们看到绿色的时候,他们也会感觉到惊奇。怎么冬天还是光秃秃的一片,现在就冒出嫩芽了呢?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秘密,于是我就买了一些向日葵的种子,然后一起认识种子,并进行了种植。通过几个月的养护发现,用心的小朋友就会收获到灿烂的向日葵,没有用心养护的小朋友可能就没有收获到花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够了解到成长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班的环境资源传化为了课程资源。
刘敏老师:
兴趣是在于幼儿的观察点,之前我们班的孩子在沙水池游戏的时候,突然间发现柿子树上的花掉落了,喊着:“老师,老师,哪里是不是有散落的爆米花。”我们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柿子花,随即,将柿子花捡起来了,说道:“这是爆米花么。”小朋友们说是的。那我们回教室看看吧。回到教室后,我们找来了爆米花的图片和柿子花的实物进行了对比,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一样的么?有的小朋友发现了说:这个花没有颜色渐变,爆米花有颜色渐变。另一个小朋友说:“这个花有花蕊,爆米花没有花蕊。”是的,这个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爆米花,而是沙池里柿子树掉落的柿子花。当遇到幼儿好奇感兴趣的事时,不要去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直接灌输给幼儿,而是借此机会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吴绍慧老师: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片叶子,一朵花,一个小虫子都可以引发儿童的兴趣。而基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生发课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是教师要做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顺应四季的变化,春天我们可以踏青赏花;夏天可以玩水打水仗;秋天可以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可以堆雪人,腌制腊八蒜等。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也有很多,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如何去生发课程。
郑聪聪老师:
如何将环境课程转化为班本课程,上学期我们班应征了小菜园的一块地,我们现有的目的是让孩子把地种上,首先我们讨论种什么,经过讨论孩子们在家带来了花生,芋头,番茄。孩子们充满兴趣和积极性,后续孩子们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了植物从发芽到凋零的全过程。他们感叹植物生长的变化的同时激发了获得果实的想法。我们讨论如何养护农作物,商量周一周三周五浇水,其他时间除草。有时游戏结束之后我们会观察植物的变化,直到最后孩子们吃到自己种的番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孩子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规律,了解农作物的养护,也在参与活动中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保护和珍惜粮食。
2. 分享读书感悟
刘会会老师:
这本书中运用了非常多的案例,让我们阅读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如何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生成新的课程,其实这主要还得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从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发,然后再去延伸到更多的领域。
环境、资源和园本课程是互生共长的,园本课程需要基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以幼儿为中心向外扩展。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存在于生活中,一只西瓜虫、一群蚂蚁、一片叶子、一粒种子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他们的想法,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
书中案例“长刺的橘子树:由发现树上会长刺而发生的课程”。一棵小小的橘子树就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环境资源,我们要学会去利用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资源,去引发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生成更多新的课程。
宋昕老师:
阅读本书使我意识到了学习不是被动、天趣的学习,而是幼儿主动发起、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学习。幼儿不是单纯的接受者,不能总觉得孩子还小他们的学习生活都需要我们来安排。我们应该用平视的眼光观察幼儿,尊重幼儿的权力,理解幼儿的表达,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胡静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有两方面的感悟。首先是孩子方面,对孩子们来说,发现课程是自主开心快乐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在这期间我们跟着孩子一起走,一起经历有趣的探秘过程,支持他们做想要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双方会各自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课程的主人。
在教师方面,发现课程可使我们的课程观念不断更新,能够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认知偏好。最后,我们需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才能够跟的上孩子,达到双方共赢。
张洁老师:
读到孵化二字让我想到小鸡破壳而出新生命的开始。孩子易是新生命。孵化的目的是化”,即实现课程园本化,手段“孵”,即意味着此过程将伴随着尊重、接纳、信任、期待、关爱等有温度的举措对教师的要求孵化行动的信念培育过程课程孵化很巧妙地再现了适宜园所发展的园本课程探索过程中“外部支持”与“内在驱动”相结合的培育过程。要求我们教师“不批判、不设限”,避免依据固化的经验和认知模式,先入为主地做出判断。
王思静老师: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了解到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它是一种“内部生长式”的区域课程改革样态,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说到底课程孵化还是以儿童为主体,去发现儿童的闪光点,通过改变儿童观来改变教师的课程观,也是教师行为变革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内外成长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内心最纯真的东西,要更多的去反思自己,发掘他人身上的潜力和优点,从而寻找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徐艳副园长指出,园本课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课程的生成需要我们老师的发现,我们要走进孩子,倾听孩子,跟着孩子走,关注孩子关注的焦点,读懂孩子,在教师与孩子的共同发现中,课程便会悄然生成。
有趣的发现要学会分享,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发现身边的课程。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崭新的心灵之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