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3-08-17 15:14  来源: 魅力临沂

临沂在线讯(石洪欣)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党史史志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党史史志工作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临沭县牢固树立保护利用意识,增强使命担当,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姿态,切实把党史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大力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一、以保护革命遗址为重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效应

(一)重视挖掘保护。近年来,临沭县高度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挖掘革命遗址潜在价值。县里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注重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革命故事,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等。店头镇陈巡会村自筹资金50多万元建设了滨南革命纪念馆,再现了鲁东南“红色第一村”的光辉历史。郑山街道南古新街是刘少奇过沭河的起点,该村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建设了纪念馆,由该村走出去的画家王遵义将军亲自创作的大型油画,再现了刘少奇过沭河的场景。

(二)着力改造提升。我们注重对重要纪念设施的改造,对红色朱村景区和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进行提质升级。在对红色朱村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的基础上,修复了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前厅和4个侧展室已完成改陈布展,重点打造的冠山现场教学点,“少奇调研小径”“谈心居”、课程设计全部建设完成,现场教学点已开始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体验载体,初步形成了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整、保障有力的格局。目前,全县34处革命遗址中,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

二、以“红色堡垒村”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做好结合文章。临沭县为传承赓续沂蒙精神,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改革创新,将红色堡垒村保护利用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行动、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红色堡垒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规范“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创新开展了党员年度记实、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完善村务监督制度,重点监督好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资金的民主决策和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情况,将村党组织建成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红色堡垒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红色文化传承、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9月,临沭县委、县政府依托朱村特色鲜明的红色革命、古色传统、绿色生态和蓝色水域等资源,实施了红色朱村改造提升项目,包括一心(服务中心)、五馆(支前馆、导沭整沂馆、村史馆、民俗馆、进士府)、四街(朱雀大道步行街区、滨水休闲街区、主题商业街区、柳编活态商贸街区)、五巷(拥军巷、支前巷、进士巷、青石巷、农耕巷),一基地(三同教育基地)等,集红色研学、旅居度假、文娱休闲、餐饮住宿、拓展教育等为一体,最终将朱村建设成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老区人民幸福生活样板区、山东传统村落保护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朱村村史馆继今年1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山东省乡村博物馆之后,7月份又被授牌山东省方志馆分馆;沂蒙支前馆也于8月份被省委党史研究院授予第五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三)拓展红色旅游。临沭县抢抓临沂市入选全国十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的机遇,围绕“初心不改”“拉住老区人民的手”两条市级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提升,强化党委政府引领、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企业协作,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全县红色旅游初显成效。科学编制《临沭县朱村片区与刘少奇馆片区乡村旅游振兴行动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打造“朱村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少奇来鲁”文化传承示范区。确定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红色朱村旅游区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临沭红道为媒介,串联两大片区间红色文旅资源,构建主题式红色文化旅游风景廊道。对红色景点连接线路沿线氛围的升级打造已完成,设计安装了大量红色标语、景观小品、红道道旗、道路交通指示标识牌等,红色旅游氛围感和体验感十足。对沿线的配套加油站进行旅游驿站打造,327国道中石化加油站旅游驿站、轩庄旅游驿站、店头公路驿站、蛟龙旅游驿站已全部打造完成。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小戏小剧精品,编演“第一碗饺子”“枪声就是命令”等沉浸式情景剧目,提升红色旅游要素品质。串联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发展“研学游”,创新探索“党建+研学游”,大力推广红色精品线路沿线“乡村游”,全县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三、以创新党史宣教方式为手段,培育特色党史文化品牌

(一)深化党史研究。我们注重深入挖掘党史资源,组织开展对重大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研究,相继编写了《红色记忆》《临沭党史博览》《信念如磐—临沭县建国前老党员实录》《人民的选择》《峥嵘岁月》《沂蒙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等党史著作,为深化党史研究和强化党史教育提供了特色教材。先后建成临沭党史馆、方志馆,展区面积600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1000余幅,采用图片、视频等相结合的多样表现方法,力争打造成省级党史宣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党史馆、方志馆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临沭县委宣传部授予“临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共接待全县200余个基层党组织、1万余名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来此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生活会等活动。

(二)注重宣传教育。近年来,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认识,我们组织编写了《临沭县中共党史简明读本》《中共党史知识200题》等印发给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联合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推出《红色印记》系列党课16集,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学习材料。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党史党建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活动,让党史知识进校园、进班级,先后到县一中、二中、实验中学等学校开办党史知识讲座100多次,赠送党史图书5000余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党史、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的浓厚氛围。

四、以深化读史用志为目的,发挥资政育人教化社会功能

(一)加强合作交流。我们加强党史史志图书室、古籍珍本室建设,存放临沭建县以来出版的各类史书、志书、年鉴及部门史料,展览放置全国各地交流交换的志鉴图书,收藏古籍珍本及各类家谱、族谱,并配备阅览室。去年我们和县图书馆合作,对图书室进行规范提升,把党史史志类图书纳入县图书馆图书检索系统,建成临沭县图书馆党史史志分馆,深受读者欢迎。加强与新华书店的沟通交流,将近年来党史史志成果放书店展示,供读者阅读。同时,在县柳编艺术馆、部分村史馆、农家书屋等建设县方志馆分馆,进一步宣传推介临沭传统文化。

(二)延伸服务触角。我们结合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和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先后到临沭街道后高湖村史馆、郑山街道新村村史馆、石门镇陈官庄汉文化陈列馆等地,指导帮助镇村撰写、审核布展大纲,总结推广镇村好的经验做法。牵头负责沂蒙支前馆的布展工作,参与“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改造提升,配合县纪委监委“作风建设馆”的建设和县人武部“临沭县为军向战送好兵纪实馆”以及县检察院“未成年教育馆”的建设,帮助撰写展陈大纲、提供文字材料。指导帮助部分镇街和县直单位编纂《玉山镇志》《青云镇志》《临沭县审计志》《临沭县人民医院志》《临沭县供销联社志》等。我们还注重横向联系,建立与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社科、档案等部门的沟通机制,广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在联动协调、课题合作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努力构建“大党史、大史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