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金霞
(本文根据刘金霞讲述,其子女整理,参考文献《费县革命回忆录》《费县巾帼志》)
七一即将来临,90岁的我迎来了党的102岁生日,作为有着70年党龄的我,那首老歌又回响在耳边,让我情不自禁地高歌:“快到快到杨柳哨,我到村头去放哨,发现敌情快报告,男女老少要藏好”。
这首歌谣是母亲教我的,节奏简单明快、歌词琅琅上口,每当唱起它,母亲引导我参加革命的情景恍若昨天,历历在目……
1933年,我出生在费县新庄镇信兴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靠流浪乞讨为生。没有想到的是,看似无家可归的四处漂泊,实则是他们战斗在南征北战的路上,看似进门入户的要饭乞讨,实则是在给地下党传递重要情报。
在父母的背上,衣衫褴褛、食不裹腹的我慢慢长大。在我两岁的时候,母亲带我来到了石井区东南庄舅爷爷家中,他们十几个人围在一起,举起了右臂,用压低了的声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便是费县南部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信兴庄党支部,支部书记是费县最早的中共党员李韶九。值得一提的是,支部成员中,有五个是我的家人:父亲刘瑞春、母亲李明兰、姨母李明云、姨夫王福友、舅父李明发。我的母亲和我的姨母,光荣地成为了费县最早的女党员。
母亲1908年出生,2013年病逝,享年106岁。我常想,母亲之所以长寿,一定是老天对她付出的特别回报。
母亲20岁的时候就入党了,此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刘瑞春。在一次开党支部会议时,她看到了前来开会的父亲,这才知道,原来父亲也是一名党员!母亲22岁的时候,与父亲结婚。从此,他们携手并肩,在上级领导郭子化(后来调到中央工作)、支部书记李韶九的带领下,加入了地下工作。
母亲不识字,却机智聪慧,她经常带着我双目失明的奶奶以要饭作掩护,颠着小脚,颤颤巍巍地行走在送情报的坎坷路途中。母亲身边的亲人都是革命者,她和我的舅舅、姨母、姨夫以各种形式为我党送情报、做宣传,多次虎口脱险、转危为安。
我的父亲母亲
有一次,父母亲又扮成乞丐,前往邹县执行任务。快到目的地时,母亲累得走不动了,就住进了一个农户家里。父亲一人去送情报,不料在途中被鬼子抓了去,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严刑拷打后,父亲守口如瓶,没有泄露任何机密。
母亲等待父亲迟迟不归,打听到被鬼子抓去了,更是心急如焚。走投无路的她灵机一动,跪在房东夫妇的面前,不断磕头,请求他们救父亲一命。善良纯朴的房东被打动了,冒着危险来到宪兵队,对鬼子求情说:“我们来担保,他们就是个穷要饭的,家里有孩子还有个瞎眼的老娘,你们治死了他也没用……”鬼子气急败坏,用刺刀豁开了父亲的右腿肚子,恶狠狠地说:“看你还能不能四处跑!”
回到房东家后,母亲用颤抖的双手为父亲包扎好伤口,擦干眼泪,迈出门槛,接过父亲未完成的任务,将情报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父母亲匆匆行走的足迹以费县为圆心,向四周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有一次母亲到南京与党组织接头,为了赶时间,就在途中把随同的两个孩子寄在别人的家里。他们俩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向党,把死生置之度外,在传递情报的艰难岁月里,先后有两个孩子因为饥饿寒冷和疾病离开人世。丧子的悲伤没有停止母亲前进的脚步,她单薄的身躯在风雨中毅然穿行。1944年,母亲担任费县高桥区妇救会副会长,兼任13个联防队队长;1947年在解放费城战役后,任五区妇联副主任,参加土改、踊跃支前;解放后,担任村妇女主任,兼任全区调解委员等工作。
从小就在父母背上参加战斗的我,看起来比同龄孩子机智勇敢。在我11岁的时候,担任联防队长的母亲交付了我一个光荣的职务:儿童团长。儿童团是联防队的好帮手,负责在路口村头站岗放哨。我嘴里哼着母亲教的歌谣:“快到快到杨柳哨,我到村头去放哨……”带着儿童团去村头站岗放哨。当时郭子化领导就隐藏在村口的山洞里,母亲把煎饼搓碎装进布袋,我装作拾柴禾、挖野菜的样子,去给他送饭。
母亲深受没文化的苦,她不识字,遇到事情只能靠猜。为了让我学知识,在我12岁那年,母亲通过组织申请把我送到鲁南干小学习。在校期间我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很快就被当时的团支部书记付瑞雪介绍入团,不久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1946年春天,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山东,华东野战军开始转移,我们就在这个队伍中。有一天,队伍遭遇到了敌机轰炸,人群被冲散。14岁的我背着3岁的妹妹躲在一棵大槐树下,我牢牢地抱着树干,树枝被炸落一地,黄土埋到了我的腰下,我震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在我苏醒过来后,发现妹妹还在我的背上,但是父母和其他亲人已经不见踪影。我流着眼泪,背着妹妹摇摇晃晃地继续前行,一天一夜后,顺利归队。
我常想,是什么力量让父母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是什么精神让他们把幼小的儿女带上红色之路?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信仰,是对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优良传统的发扬。
1947年,华东野战军开始战略反攻。同年6月,野战部队发起了费县战役。经过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解放了费县。当年8月,我们全家返回了家乡,我继续给母亲做助手。1949年新中国成立,16岁的我来到探沂八区,加入了土改大队,在领导的带领下,征收公粮、动员参军、教识字班学习。期间,组织上选拔我参加费县党校的学习,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费县团县委工作。18岁,组织又把我调到费县人民银行。20岁,我加入了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我(中排左四)十八岁参加工作
受父母的影响,我热爱祖国、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我找伴侣的时候,我不要房也不要粮,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他必须是党员。如今我90岁了,子孙满堂。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都先后成为了党的一份子,我的孙子也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入党,我们家成了名符其实的“党员之家”。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时常教育小辈们要跟党走、听党话,那首“快到快到杨柳哨,我到村头去放哨,发现敌情快报告,男女老少要藏好”的歌谣,便是我对儿孙们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教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