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磊)自2021年以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在新兴规范有序推行,镇党委政府紧抓宅改政策东风,坚持党建引领,将宅改工作同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以及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助推乡村旧貌换新颜,让宅改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宅改+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原则,使村民自治贯穿全程。一是组织先行。按照“集体”在哪理事会建在哪的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各村分别成立宅改理事会,并赋予理事会对宅基地、宅基地使用费等资源的管理、监督和分配职能。二是制度保障。由镇党委统筹指导,村党支部、村理事会引导的方式,组织群众民主协商确定改革方法、制定村规民约、宅改规章制度,确保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三是巡查不断。建立宅基地监督管理员制度,开展每周不少于3次的动态巡查,制止喊停农村乱建、违建苗头,确保不出现违法建设行为。
宅改+人居环境整治
镇党委政府将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从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有效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门前三包”等制度,让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成为常态,实现环境整治由短期不定时整治向常态规范管护转变。同时在退出的宅基地上修建了休闲广场,建设口袋花园。例如黄山屯村利用闲置土地建设文化广场、前官庄村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口袋公园,不仅满足了村民文化生活需要,村容村貌“颜值”更是得到极大提升。
宅改+闲置资源盘活
立足盘活盘优闲置资产,让“沉睡”资源增值效益。将各村闲置的老房屋,破败荒芜、杂草丛生的区域,通过无偿或者有偿的方式收归村集体,并通过村民建言献策、积极招引在外成功人士等方式规划土地使用用途。针对成方连片的大块空闲宅基地,积极招商引资,用于引入环保型、加工型企业和“归雁项目”落地,例如在云铺村整理连片空闲宅基地15亩,引进了投资800万元的酱菜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