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李晓双)临沭县于家山村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扶持庭院经济发展,高效利用闲置房屋及周围闲散土地,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新型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庭院经济”新模式。
多社联办,整合闲置院落。于家山村积极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依托全国最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临沭县金丰公社,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创新探索“双社联合”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中农生态农业科技和润雨食品,带动红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成立“红芯带”联合社,吸纳成员社11家,社员440人,注册资金110万元,为全县首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创新成立乡创公司,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打造“十里薯乡”多元联动模式,将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综合利用,发展庭院经济,让农村“方寸闲地”变身“增收宝地”。
巾帼创业,居家自主经营。村妇联积极响应,号召妇女群众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发展“庭院经济”,抢抓机遇,盘活资源,把小院打造起来,发展农家乐、直播小院、文创小院、共富商店、研学等10余种新业态,利用有偿退出、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闲置房屋、宅基地80多块,直接带动100多名妇女就业,在自家小院就增加了家庭收入,许多农家小院摇身一变成为“摇钱院”。丰富了庭院经济,实现“美在农家”。
品牌创建,做优“薯”美文章。于家山村地瓜种植遍布全村农田,以红薯地瓜产业为主题,突出生态特色,村民在家自产粉皮、烤地瓜、烙地瓜煎饼,包装成旅游产品后到共富商店售卖,还通过外出学习,掌握了地瓜加工新技术,推出地瓜点心、薯条、红薯奶茶等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喜爱的产品,人均增收2万余元。与此同时,于家山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也进行了发展和升级,在做好红薯地瓜文化宣传的同时,积极开拓乡村休闲旅游等。
于家山的“美丽庭院”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为游客提供了乡愁体验地,为孩子打造了自然课堂,也探索出一条“美丽庭院”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