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孔繁婷)在临沭县店头镇,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身穿粉红衬衫,佩戴红色徽章,或走村入户,或举办活动,用无私的爱给孤困儿童送去温暖和快乐,为每一个结对帮扶的孩子操心费力、擘画未来,她们就是店头镇孤困儿童志愿团的志愿者。陈秀玲就是她们中的一员。
陈秀玲,1964年生,今年59岁,临沭县石门镇吴棠村人,目前担任店头镇中学食堂经理,系店头镇孤困儿童志愿团志愿者,结对帮扶店头镇两名孤困儿童,分别是西大于科村朱子豪和仓巡会村仓世杨,为他们捐款捐物,照顾他们生活、学习。
年轻时,陈秀玲与婆婆感情特别好,陈秀玲一直把婆婆当亲妈对待,1998年,婆婆的去世让陈秀玲伤心欲绝,让她体会到失去父母的痛苦,继而她想到那些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巧合的是陈秀玲儿子的班级里就有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她便决定去帮助他。后来陈秀玲又找到了校长,主动负担起全校孤儿的三餐,免费为他们提供饭菜。除此之前,看到孩子们的衣服破了,陈秀玲也会主动给孩子缝补,白天忙干活,晚上就缝补衣服,那时候条件差,经常停电,陈秀玲就点上蜡烛,一针一线的缝,经常熬夜到深夜。那时候丈夫不理解,问她这是图什么,陈秀玲只说,“我喜欢。”每当初三学生毕业,初一新生入学,陈秀玲都会第一时间去寻找需要帮助的孤儿。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陈秀玲自己的生活也比较紧张,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陈秀玲从1999年开始做公益,刚开始帮助的孩子较少,直到2019年加入店头镇孤困儿童志愿团后,她做的好事越来越多。加入志愿团后,她帮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承担了店头团7个孩子的餐费,石门团14个孩子的餐费。现在,她帮助的孩子与以往相比又增多了,店头8个孩子、石门9个孩子、玉山8个孩子、南古4个孩子...总共29个孤困儿童。
陈秀玲把29个孩子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对待,在承担他们餐费的同时,她还定期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给他们加油鼓劲。陈秀玲学历不高,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经常教导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时常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在校期间要遵守纪律,要好好学习,不给老师校长添麻烦,回到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多帮爷爷奶奶做家务,见了长辈们要有礼貌,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国家....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有了变化,有的变得懂事了,有的变得乐观开朗了,有的学习进步了.....尤其是她结对帮扶的两个孩子,朱子豪和仓世杨,因为家庭的原因,以前这两个孩子都自悲自闭,不爱说话,很少与人交流,极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而陈秀玲让他们感受到了妈妈般的爱和呵护,如今,两个孩子都成长成了阳光快乐自信的帅小伙。
时常有人问陈秀玲图什么,她说:“我什么都不图,帮助这些孩子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很多陈秀玲多年前帮助过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人成才,他们有的成为军人、有的成为老师、有的成为公务员,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善良的“妈妈”,经常在不同的角落认出她来。陈秀玲说,这是最让她欣慰和骄傲的事情。
一次,陈秀玲站在路边等公交车,路过的一辆私家车突然停了下来,她摆摆手说不坐车,结果司机下了车走到她身边,激动的握住她的手说:“姨,是我啊,我是你的孩子啊!”原来,这是多年前陈秀玲帮助过的一个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也过上了好日子。他告诉陈秀玲,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帮助过他的“妈妈”,在他没钱吃饭的时候,是陈秀玲无条件的提供给他一日三餐,在他衣服破旧没人管的时候,是陈秀玲一次次的为他缝补,是陈秀玲给了他努力生活的勇气。他对陈秀玲说:“如果我有妈妈,她一定也像您一样爱我。”说着,“母子俩”感动的相拥而泣。
除了承担志愿团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外,从2017年开始,陈秀玲每周三都会为我县智障学校的学生送爱心包子,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风雨无阻。她说:“只因为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激励着我,这是我坚持送下去的动力。”
在陈秀玲的带动下,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也都加入了孤困儿童志愿团,在她的领引下,两个儿子多次捐款捐物,全家累计捐款捐物共50000余元,孩子们的支持和参与也让陈秀玲倍感幸福和自豪。
“帮助这些孩子们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这件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陈秀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