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李晓露)近年来,临沭县司法局坚持把“智慧矫正”建设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大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与司法行政工作协同发展,通过搭建智慧矫正中心、利用远程化矫正模式和智慧指挥中心,初步构建了综合集成、 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智能高效的临沭司法行政智能化建设新格局。
一、依托人工智能,构建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
临沭县司法局大力推动智能化与司法行政工作协同发展,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在原社区矫正中心基础上,按照司法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的通知》的要求,围绕“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目标,投入资金240余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达2050平米的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构建起具有临沭特色的“智能监管、精准矫治、云端教育、链上帮扶”的智慧化社区矫正工作格局。实现了信息联动、数据互通,流程统一、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智能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利用远程化矫正模式,确保矫正对象监管无死角。
依托智慧矫正平台和自助矫正终端,利用身份识别、远程监控等技术,为社区矫正中心提供全覆盖监管系统,进行可视化管控,矫正对象、司法管理人员行为全程留痕。通过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 声纹识别等技术,实现远程化矫正工作模式 。具体实现方式为: 第一,矫正对象首次报道采集声纹、指纹、脸谱等信息,为人工智能数据监控提供依据; 第二,矫正对象配备手机 APP定位系统,实现实时定位,形成活动轨迹图,对越界行为第一时间获取,远程发送警示信息 。第三,矫正对象凭借个人信息,可于个人手机终端或者社区矫正智能终端进行签到,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技术可以有效保障矫正对象处于监管范围内。
三、利用社区矫正智慧指挥中心,确保日常管理线上留痕。
构建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依据矫正中心工作流程,从审前社会调查、入矫接收、日常管理、奖惩考核、教育帮扶到最后期满矫正解除,设计了一套便利工作开展的智慧指挥中心,强化信息录入标准性,覆盖矫正工作的全流程。一方面,该指挥中心业务类涵盖矫正工作全流程,既考虑司法程序性法律规定,又考虑矫正工作实际需求,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另一方面,该指挥中心过程留痕,便于管理奖惩 。指挥中心能够对矫正工作全程留痕,可作为管理分析矫正对象的依据,也可作为矫正中心内部管理考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