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9月3日,临沂市作协在临沂市图书馆为沂南籍“薪火计划”拔尖人才陈克锋举办《北漂三部曲》研讨会。
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临沂作协诗词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晓霞;临沂市图书馆馆长助理刘梅;临沂广播电视报总编辑、著名文化学者张辉; 临沂市作协主席张岚、监事长胡英子、副主席子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靖一民;临沂市作协原副主席朱卫军、瓦刀;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著名评论家邢斌,文学博士、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王美雨;市民协副主席刘宝林;中国报告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协诗词创作委员会主任、临沂文学院副院长刘存玲,山东作协会员、临沂市影视家协会副秘书长马庆珍;中国作协会员、《诗民刊》主编孙梧;骨干作家王洪涛、杜洪星、徐勤龙、李长鼎等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陈克锋的诗歌创作艺术。临沂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岚主持会议。
我市评论家、诗人及嘉宾围绕《北漂三部曲》展开热烈讨论。靖一民说,诗集让人从全新的视角反思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碰撞,凸显现代文明下人性之美;陈克锋的诗题材新颖、视角独特,注重形象化写作,重视细节描写,写作技巧和艺术值得学习;诗人子敬说,陈克锋冷静而执着地坚持诗歌的创作与价值取向,自成体系,为文学创作者赋予了榜样和精神,值得学习;瓦刀认为,《北漂三部曲》的诗歌既有情感也有鲜明的诗歌特质,诗作选取的角度非常好;孙梧说“三有”(有温度、有情怀、有细节)使得这些诗篇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张岚表示,《北漂三部曲》既是我市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薪火计划”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聚焦新时代“山乡巨变”,向沂蒙大地和人民交上的一份优秀答卷。
研讨会梳理、总结了陈克锋诗歌作品涵盖的漂泊、亲情、故土等主题。大家认为,这些诗饱含深情,对现实有悲悯情怀。正如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林莽所言,这是来自一个诗人的记录,既是属于诗歌的,也是属于社会学的,它们的价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诗。
(此图片为赵继国摄)
陈克锋对故乡作协举办的研讨活动表示真挚感谢。他从临沂到北京工作近15个年头,对故乡的情怀愈加深厚,《北漂三部曲》是对沂蒙山和对世界深情的诗意表达。他认为,最好的写作应该像花朵一样,悄无声息就香了这个世界。他期待在临沂市作协的带领下,从沂蒙山走出更多的优秀诗人、作家,饱蘸真情讴歌盛世、赞美家乡。
陈克锋出生于沂南,现居北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于《星星》《芳草》《鸭绿江》《诗探索》《北京文学》《天津文学》等报刊。多次入选年度诗歌选,获得全国诗歌大赛金奖若干次。此次研讨的《北漂三部曲》包括诗集《母亲的北京城》《父亲的汪家庄》和《俺的北漂史》,构成了陈克锋个人诗歌写作体系。
《母亲的北京城》分为“母亲的北京城”“漂在北京”“山东在上”“人在山河”四辑,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者和她乡下母亲的生活笔记,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度透视,呈现了几代人在社会变革、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挣扎和诗意情怀;《父亲的汪家庄》分“如果风再吹得轻一些”“夕阳落入父亲的瓷缸”“最明媚的春光”“迷路的孩子”四辑,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父亲和自己永远的乡愁、对故乡的守望;《俺的北漂史》分为“一个着火的人”“米米之歌”“哭泣的地球仪”三辑,诗意向日常、世俗化世界敞开,诗中充满浓郁的人间烟火之气。作者深植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用真切感和包容性,充分表明当代诗人正在承担起应有的精神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