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活动持续进行中,今天,让我们聚焦学校特色发展,走进书香校园,跟小编一起听听有关阅读与成长的那些事。
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
书香伴我成长
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践行“新教育”理念,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重点工程,积极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阅读生态圈”,让阅读构建学校发展生态、改变教师工作样态、引领学生生长步态。
学生阅读:让书香浸润童年
注重阅读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开放式的“阅读大厅”,张贴“阅读之星”光荣榜,走廊里布置“爱阅读、沐书香”宣传栏,教室内设置“最美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内存有几十万本藏书供学生借阅。
举办读书漂流、读写绘创作、读书小报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深度推进班级共读,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养成习惯,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充分结合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让孩子们 “时时有书读、处处有书读”。每天早上,引导学生运用“歌诀乐读法”诵读国学经典;语文课上,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好书分享”;休息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到图书角阅读图书;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上课前,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漂流或图书静读。
学生书包里随身携带一本老师推荐的优质课外读物,早上到校前,学生在路边等候区静静地捧书阅读,下午放学后,学生们一边诵读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校园。
阅读像呼吸一样,成为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据统计,学生年平均阅读量约100万字,远远超过新课标规定的阅读总量。
教师阅读:做平凡的点灯人
成立“一树花开读写共同体”,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成长模式,在老师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点亮他们和学生共读的灵感,引导教师做孩子们阅读路上平凡的点灯人。
教师利用微信小程序成立“阅读圈”,进行自由阅读打卡,累计撰写读书日记1464篇,单人阅读量达几十万字。共读《新教育》、《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成为更好的老师》《读书成就名师》等“关键读物”,有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读书、写随笔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如同一根杠杆,不仅撬动了师生的成长,也撬动了学校的变革,为学校发展找到了支点,引导学校向书香特色学校不断迈进。
亲子阅读:书香陪伴成长
大力推广“家庭小书房”计划,号召家长为孩子创造家庭阅读的环境和条件。和家委会成员共同制定“家庭小书房”建设标准,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盏台灯、多本图书,成为家庭阅读的“标配”。
开展“五星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走进家庭小书房,感受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聆听家长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故事,为获奖的家庭进行颁奖授牌,将达标小书房的照片和亲子共读照片、家长的亲子共读感悟等在班级群、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分享。
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作为推动亲子阅读、涵养阅读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家长陪伴孩子的阅读与成长。
学校二年级四班周心悦同学的妈妈在亲子共读日记里写道:“一盏灯,一本书,一个温柔的妈妈,两个认真倾听的孩子,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温馨更令人心动的画面吗?亲子共读不是写作业,更不是做任务,拿起一本书,揽过身边的孩子,就这样静静地读,远胜于教他概括书本内容、积累好词好句。”三年来,她与孩子们的亲子阅读,从开始的“心浮气躁”到现在的“淡定从容”,亲子关系也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到现在的“温馨舒适”。阅读,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加懂得爱与被爱。
伴随着书香家庭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亲子共读的行列中来,孩子们自主阅读兴趣大大提升,家长对于学校办学理念认可度显著提高。阅读,成为家校共育最好的助推剂。
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就是教师和孩子们手捧书本专心阅读的样子。
校园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教室里、走廊上、校园中不时响起的朗朗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