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李风雷)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十数年如一日地守在老327国道边,默默为周围的乡亲们修理着拖拉机和三轮车,精湛的技艺让一堆堆“废铁”起死回生,车轮滚滚地奔赴各自的战线。他不是追梦人,也没有马丁路德金那样的梦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富足殷实而又悠闲自在的小康生活,他就是家居临沭县郑山街道罗屯村的一位平凡修理工——孟凡哲。
孟凡哲文化程度并不高,初中毕业后就下了学,跟着大哥、二哥干些零工,18岁始自己开拖拉机为盖新房的村民拉沙和石头,一干就是6年,沙来源于沭河,石头来自南沟头村的红石塘。他搞运输月挣二三百元,年收入三四千元,让村里的许多男女青年眼馋不已。那时的二三百元比较硬,与事业单位教师40多元的月工资相比要多出数倍。
在拉沙石的过程中,拖拉机由于磨损经常出现故障,却找不到一家修理铺,即使现在全县的拖拉机维修铺也是凤毛麟角。既然找不到师傅教,自己只好摸索着修,久而久之居然在实践中自学成才了。他闻一知十,一通百通,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三轮运输车、砖机这些农用机械类的,只要他一过目就能马上发现问题之所在,该换件的换件,该焊接的焊接,没有修不好的车子。有一天他心里琢磨,村里看着他拉车挣钱跟风的有十几家,在南沟头村拉车的达到100多家,车子坏了都找他帮忙维修,自己何不专门摆个维修铺为大伙服务呢?
他主意已定,说服妻子做助手,在村头国道边上开店挂牌,诚招八方来客。果然不出所料,前来维修各类农用车的络绎不绝,人多的时候是车主排着队挨着号等待。他使用的工具很简单:扳子、钳子、螺丝刀。他的农机配件是从县城批来的一些零件:轮胎、皮带、缸套活塞、油头柱塞等。他维修对象的常见毛病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故障,哪里存在问题该怎么处理,已是胸有成竹、驾轻就熟。
“为了一天百多块钱,从早到晚地忙,中午觉都睡不好,来的都是急客。”孟凡哲介绍说,客户真的很多,有来自史丹利和本街道化肥厂的车手,还有大批周围村庄的农民。临沭化肥全国驰名,龙头企业和些小企业星罗棋布,哪家企业都有十几辆运输车。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全街道的各行政村60~80%的农户都拥有手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车辆常使哪有不坏的,他这修理铺总是能让众多的车主们想起,每天预约电话不断。有付出就有收获,近年来他从事修理业的收入一年约有五六万元。
“他干的这活又脏又累,从来没想着穿过干净衣裳,整天抹弄得跟鬼似的。”孟凡哲的妻子抱怨般地说,要不是为了挣点钱,怎么也不受这个罪。孟凡哲对未来充满憧憬,谈到新农合制度让老百姓看病报销一多半,新农保制度让村里年过60的老人月月能领到钱,是前所未有的事,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他还听说在宁波年满60周岁就不用干活了,大家吃饱饭后凑在一起打牌、下棋、娱乐,那神仙般的日子真好,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