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临沂一老板被“领导”骗走28万

2021-08-24 21:36  来源: 沂南公安

28万!

“领导”开始了他的表演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一、花样多变。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编造事实、获取信任、捏造理由、实施诈骗。其中,冒充领导,诈骗村居干部、企业老板,既是老旧骗术,又不时发生新鲜案例。

近日,沂南警方就受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辖区某工厂的经理(以下称经理)被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分两次诈骗了28万元。

经过梳理,警方发现,嫌疑人诱骗被害人一步一步走进他们设计的圈套中,最终诈骗得逞。

第一步

冒充领导身份,骗取信任

8月6日晚上6点,经理接到一个微信好友请求,对方备注陆某某,其朋友圈背景图片正是当地乡镇党委的陆书记(化名)开会时的一张照片。经理以为对方就是本镇的党委书记,就加了对方(以下称“陆书记”)为好友。

第二步

伪造利好政策,加深情感

“陆书记”称在微信上说,近期上级下来几个好政策,对经理从事的石灰加工行业有所帮助,让经理第二天上午9点去他办公室一趟,座谈一下。

第三步

编造突发情况,请求帮忙

第二天上午7点,“陆书记”主动联系说:临时有个会,让经理稍微晚点再过去。到了8点多,“陆书记”又称有个紧急事情需要麻烦经理,让帮忙转账给他的老领导。

为了打动经理,“陆书记”说的相当诚恳。他说有个老领导需要资金周转找他借钱,他想把钱先转经理账上,让经理帮着转给他的老领导。经理就把自己的一张农商银行的账号发给了对方。一会儿,“陆书记”发来一张18万元的银行转账记录手机截图。经理没有收到收款的短信提示,就说还没有收到。“陆书记”解释说打电话问了下客服,是他疏忽了,忘了点实时到账,要24小时,又说他那个老领导着急,让经理先帮着安排,到账了再扣除。

第四步

连环施骗,诈骗得逞

此时,经理没有多想,就让“陆书记”把收款账号发来,对方通过微信发了一个农业银行的账户。经理开车到了就近的农村信用社,往那个账号转账18万元。

到了11点,“陆书记”称他的那个老领导可能出事了,让经理再安排点钱,开口要20万。经理身上也没有现钱,就说没办法了。“陆书记”并没有紧催他。

过了半个小时,“陆书记”又联系经理说已经安排了一部分了,还差十万,问能否处理。

经理又想办法给筹集了10万元。下午1点,又转出去,这次的收款账户变成了中国民生银行的一张银行卡,用户名换成了另一个人。不过,这些并未引起经理的注意。

一番操作,28万元转出。

“陆书记”的表演,演技并不精湛,甚至不时露出破绽,然而其出场费却不菲,28万元着实不是一个小数字。

通过分析这个案件,警方发现骗子之所以得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害人疏忽大意,未经核查,匆忙转账。

警方提醒

一定提高警惕

面对转账、打款的要求

尤其需要查证一下、核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