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蒙山高,沂水长,砥砺前行谱华章。走进沂蒙山腹地的依汶镇青杨行村,往日贫困村破败不堪的景象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的美丽山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儿寻觅可见。谈到这一年多时间村里所经历的巨大变化,老百姓们绕不开的名字就是刘英杰,省委组织部派驻沂南县依汶镇青杨行村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刘书记扎根山村、倾力奉献,以实际行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携手开创属于青杨行村的乡村振兴时代。
用力扶——扶贫扶志扶班子,提振干事精气神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帮扶的“魂”,着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把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难点,着力改善民生设施。
凝心聚力抓党建,夯基筑台强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身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能认识到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推动村庄的发展,最终要靠村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这一关键因素”,刘书记谈到,在到村后之所以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坚持用活动聚人,以庆祝党的生日、建国70周年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党员、外出党性教育、党员健康体检、爱心农资发放、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重新焕发党员活力。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党内制度规范落实为抓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党员议事会,每周召开村班子例会,听取党员干部意见建议,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感和荣誉感。坚持用纪律护人,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邀请县纪委领导到村开展廉政主题党课宣讲,并着力打造清廉村居示范村,严格落实“三务”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增强了党组织的公信力。
创新方式抓管理,丰富载体助发展
“党员队伍的精气神上来了,但‘党员干部干,群众一旁看’的现象十分突出,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而缺少了群众参与的村庄发展就犹如没了源泉活水的江河,注定不可持续。”如何真正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有效地提振群众志气、带动群众参与进来成为刘书记面临的新难题。“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制胜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与村干部取得一致想法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刘书记下决心用活这一制胜法宝,将群众的志气树起来、将士气鼓舞起来。基于沂蒙山区村居街巷不规整、零散无序的现实情况,青杨行村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15-20户村民为单位划分党建服务片区,推行党建引领片区化服务体系建设。片区内设置片区长与片区代表,片区长统一由片区内党员担任,旗帜鲜明地树立党建引领的导向;片区代表由片区长提名报村两委研究后,由热心集体事务、具有奉献精神、邻里关系和睦的群众担任,共同将本片区治理好、将片区内群众服务好。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党建引领下的片区服务体系已经走上了正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党建片区已经在户户通工程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防汛救灾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信息上传下达等方面凸显成效,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齐心干事的劲头正激发出来,一条党支部领导下广大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子正越走越宽。
情系群众抓民生,用心打造新环境
“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不能假把式,要给村庄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为村里的老百姓多干点实事、多干点好事,真正取得群众的信任。”青杨行村位于北大山脚下,自然风景秀丽但却交通不便,入村主路年久失修,村内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群众对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期望很高。于是,刘书记积极协调交运部门等各方力量,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新修入村柏油公路、村内主干道、通户道路、生产路等各级道路约11公里,并安装路灯67盏,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此外,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还协调资金200余万元,因地制宜建设了村民文化广场、河边休闲公园、篮球场及翻修卫生室等诸多民生设施,河边休闲公园更是吸引临近村庄的健步队前来休闲纳凉,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说起民生基建设施,水利工程不容小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村庄的部分河道、泄洪沟、桥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刘书记敏锐地察觉到如果不下大力气完善水利设施,将会发生难以估量的隐患灾难。但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大、群众直接受益少,兴修水利时部分村民有一些不解。但8月中旬遭遇的六十年不遇特大暴雨让群众的想法彻底改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动容的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多亏了组织派来的刘书记,要不然不知道要受多大的灾呢”。正是在刘书记的积极推动下,青杨行村重建危桥2座、泄洪桥1座,修建拦水坝3座、漫水桥1座,疏浚河道500余米,对行洪泄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类工程建设中,他还特别嘱托施工方,要尽可能的多使用村里的劳动力,让村民能发挥所长参与进来,既能增加一份额外收入,同时,又能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内生性的提高了工程质量。就这样一点点工作的积累,刘书记收获了群众的信任,在村里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工作局面彻底打开了。
促致富——授鱼授渔不偏颇,谋划村庄致富路
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文章,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根据帮包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出“实招”发展特色产业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壮、产业强、村民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产业发展方见真招。”青杨行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人均耕地仅有1亩多,且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微薄。刘书记谈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是他到村后在脑中不停思索的难题,“村里的土地大部分是山林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产业发展比我想象中更加艰巨”。为了找准青杨行致富发展之路,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方面邀请“洋博士”省科技副职专委会专家团到村指导,一方面邀请沂南县的“土专家”给村民现场施教,结合青杨行土壤、地理气候特点和依汶镇“南蔬北果”整体规划,最终确定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目前已经动员群众流转山地200余亩,建设高标准林果种植大棚2个,打造以大樱桃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仅此一项村集体便增收5万余元。
使“新招”发展电商直播
“村民出于求稳的心态,都或多或少存在宁愿种植价格低但不愁销的传统农产品,也不愿种植销路不够稳定但高附加值的特色林果,如果不打开销路,村民的后顾之忧就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当刘书记在为村民拓展销路而发愁时,直播带货这种“潮流”的销售方式为他打开了思路。“只要能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插上翅膀,我们都愿意去尝试”,面对电商扶贫这个新生事物。他特别邀请了省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新媒体直播分会到村指导,利用原有扶贫车间改造成电商直播间,并积极对接山东建筑大学“红小农”公益项目、山东银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由建大“红小农”公益项目培养农村网络直播能手,由省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新媒体直播分会提供优质网络平台和直播电商培训资源,由银丰农业提供专业的配送、销售、信息技术支撑等全供应链资源,共同助推青杨行村产业振兴、农民致富。目前,青杨行蜂蜜、青杨行小米等特色农副产品已经准备上线,村里有想法的大学生、妇女经过培训后正式试水直播行业,电商助农蓄势待发。“有刘书记给我们领路,我们觉得有信心、有底气!”前来学习的妇女笑着说。
用“妙招”整合资金资源
“我们四个人从机关来到依汶镇就是一个团队,一定要攥紧拳头、团结一致集中发力”。身为依汶镇省派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的组长,刘书记不仅心系青杨行村,更为四个村的脱贫致富统筹谋划。因为产业资金项目对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较高要求,为了充分保障产业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并最大化提高村集体收入,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决定统筹使用各村产业发展资金1087万元,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且有稳定效益的产业项目,目前,农丰农牧循环产业园、松林高效蔬菜产业园、东依汶扶贫加工车间等重点项目在第一书记资金项目支持下顺利进行,不仅帮助村集体获得每年16万元的稳定回报,还为附近村庄解决了几十个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收入。
亲身赴——防疫防灾在一线,危急险重显担当
“既要当好‘保障员’,也要当好‘急先锋’,在今年既有疫情、又有灾情的特殊年份,第一书记就要当仁不让、冲在前面、奔赴一线,老百姓都看着呢”。朴实的语言背后却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迎战台风守一线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登陆山东,青杨行村也未能在这场暴风雨中幸免于难。来势汹汹的超强台风,导致青杨行村多处村民家中水淹严重,道路旁有树被连根拔起,随处可见倒塌的庄稼和损毁的路面。刘书记带领全体村“两委”干部抢抓抗台风关键时间点,成立抗击台风突击队开展自救,整修道路、疏通河道、转移受灾严重村民,指导广大农户疏通田间沟渠,排除田间积水,清理田间杂物,缩短农作物受淹时间,同时,指导做好灾后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用肥用药工作。他就这样和村民守在一起度过了整整两个不眠之夜,青杨行村在台风中没有出现一例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雨过天晴,看到群众的生活重新恢复正常,他的脸上才终于露出轻松的微笑。
抗击疫情勇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后,远在老家的刘书记一直挂念着村里的防疫工作,与村干部不停地电话、微信沟通。在经过组织同意返回村庄的第一时间,他驱车绕道奔波近400公里,紧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踏入青杨行土地的那一刻才稍感心安,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与这片为之奋斗的土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到村,他就到村庄的各个疫情防控检查点查看防疫情况,组建了一支由20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入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并设置党员先锋岗,主动要求排班值守,与党员同志站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村庄的疫情防控中高高飘扬。在了解到村里防疫物资紧缺后,他组织工作组自发捐款1万余元,并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捐赠,确保口罩、酒精、消毒液、食品等防疫物资充足,为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同志们送去温暖。
防汛救灾见初心
2020年又是8月雨季,沂南县突降特大暴雨,全县平均降水量达343mm,为沂南县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刘书记闻“汛”而动,第一时间赶到村庄和村里党员干部在水库堤坝、桥梁涵洞等重点风险区域一线值守,时刻紧盯汛情水位,及时处置涵洞阻塞等各项灾情隐患,确保河道行洪泄洪畅通。洪峰退去、雨势稍减后,他立即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产业大棚检查受灾情况,并主动带头参与疏通河道、清理树墩等工作,和党员群众干在一起、站在一起,用群众看得见的行动带领帮包村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尽全力减少灾情损失。在这次历史性降水面前,青杨行村经受住了考验。连续守岗值班使他满脸憔悴,但他没有一丝的抱怨,看着灾后群众生活慢慢恢复了秩序,他由衷地赶到自豪和欣慰。
责任重于山,使命高于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召下,刘英杰同志始终怀揣着一颗为党为民矢志奋斗的赤子初心,扎根沂蒙山、实干换新天,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使命,用实绩兑现了第一书记的诺言。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青杨行村党建引领坚强有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治理井井有条、产业发展蓬勃兴旺、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