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组队吃“鸡”,临沂这个熊孩子又坑爹

2020-10-20 15:32  来源: 莒南公安

日前,

莒南县洙边镇一对夫妇

带着孩子行色匆匆的

来到当地派出所报警,

称自己12岁的孩子小诚(化名)

在网上被骗了。

日前,莒南县洙边镇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行色匆匆的来到当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12岁的孩子小诚(化名)在网上被骗了。

据了解,孩子的父亲刘某是一名大车司机,长时间在外开车,为了方便与儿子联系,便特意为儿子配了一部手机。但是从今年的8月20日左右起,刘某发现,自己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不断收到支付信息。刘某感到不解,回到家中询问儿子小诚,可孩子支支吾吾不肯说出实情,刘某感觉不对后选择了报警。在派出所,刘某将自己微信支付的记录交给了民警。

民警仔细查看后发现,手机银行卡支付记录上显示为某游戏点券充值记录多达几十条,另外还有微信发出的红包三十余条,总价值一万余元。在民警的耐心询问下,小诚最终承认自己玩游戏充值和发微信红包的事实。原来,小诚在玩一款被称作“吃鸡”的游戏时,在游戏语音内认识了两个“战友”,这两人声称可以给他优惠充值并购买游戏道具。小诚对此深信不疑,对方便将小诚拉入一个微信群内,不断地让他发红包并称用其发的红包来给他充值。就这样,小诚在发了近6000元微信红包后才察觉自己被骗。

重要的事情说好多遍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未成年人对于电子产品,电子软件带来的危害难以辨别,需要有成年人加以引导;同时,未成年人沉迷于电子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管理引导教育的缺位。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或许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 约定手机的使用时间

家长首先可以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上加以限制。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电子产品不是不可以玩,但是应该在合理的时间玩。规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点,时间段,时间总量。比如,可以允许孩子在完成作业后玩半个小时的手机;或者在周末,玩一会手机放松;当完成家长规定的学习内容时,也可以利用玩手机的时间进行奖励:帮助家长干家务,奖励玩十分钟的手机。

2. 检查手机不良软件。除了规定手机的使用时间,也需要对手机软件进行彻底的检查。即使清除卸载掉对于孩子学习有影响的软件,或者发现孩子已经对某一软件产生沉迷现象时,即使悬崖勒马清除软件。把不良软件从孩子的电子产品上清除出去,保护他们不会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才能对他们进行根本的保护。

3. 鼓励孩子加入一些有意义的群体。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开来,也是一个好方法。鼓励孩子多多有意义的群体,比如周末带着孩子去骑行,带着孩子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从兴趣爱好中获得精神的陶冶与升华,就能让防止他们痴迷于电子产品。

4. 一旦发现影响学习立即收回。发现电子产品或手机APP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就应该立即收回。家长在这一点上, 要多关注孩子是否出现成瘾现象,对他们多一些关注与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

劝各位家长还是要提防身边的熊孩子,千万不要小看他们,往往他们玩手机玩的比你还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