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从月球到火星!临沂人孔德庆,登上央视

2020-05-10 09:30  来源: 临沂新闻

5月3日,

央视新闻《以青春的名义》栏目播出

《孔德庆:从月球到火星的守望》,

讲述了这样一群矢志不渝、

精益求精的科学家,

他们中的一员,

青年科学家孔德庆,

就是一位从临沂走出来的太空守望者。

今年,我国将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探测地面应用系统,有这样一群青年科学家,从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开始,他们就坚守在地面台站,负责接收从航天探测器中回传的信号。他们总是第一个看到从宇宙深空传回的信号,也见证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

清晨6点,孔德庆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的就是火星探测70米天线吊装。火星距离地球4亿公里,比地月距离增加了1000倍,信号衰减更加严重。为了精准接收来自火星探测器的微弱信号,孔德庆和同事们提出了70米天线的建设计划。经过两年时间,70米天线进入了最后的整体吊装和调试阶段。

反射体重达450吨,上面密布着1300多块精密的反射面板,遭遇大风,吊装不得不停下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须重新归零,孔德庆和同事们需要再重新测量、校准精度。

航天工程,每一个细节都关系成败,孔德庆反复校验精度,及时调整。下午3点,风力减小,这个亚洲最大的全可动天线的反射体终于吊装成功。经过调试演练之后,将执行它的第一个使命——接收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探测信号。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孔德庆说:“火星探测器发射回来的信号,相当于一个针,然后我们天线接收的波束也相当于另一个针,这两个针要对齐、要对得上。在探月里头从来没有这么高的精度,对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 ”

坚定信念 创新突破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启动,嫦娥奔月从古老神话变为现实。这一年,在北京密云站工作不久的孔德庆加入探月团队,开启了自己守望月球的生活。当嫦娥一号的信号第一次通过他每天工作的密云站精准接收的时候,难忘的一幕坚定了他一生的信念。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孔德庆说:“我们是第一个能看到这个信号的,当时我们在大屏幕里头同时看到了三位老专家,探月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孙家栋院士,他们三位老院士激动地紧紧地抱在一起,热泪盈眶。我也是从心底里感觉到我们作为深空探测的一分子,也是有自己的价值。”

认识到在接收站守望月球的价值之后,孔德庆一路坚定地走了下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在一次次国家航天任务中,孔德庆不仅学会了航天人的精准和可靠,而且把创新探索的这股闯劲儿也用在了深空探测的数据接收任务中。从指向精度校准设备的替换,到信号合成设备的研制,孔德庆一次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大胆想法,自主去创新,自主去突破。

从月球到火星,孔德庆的守望再一次面临重大挑战。4亿公里的距离,要将接收天线的指向精度调整到9个角秒,也就是误差不能超过四百分之一度,这在中国航天史上还从未有过。数千吨重的庞然大物,温度、风力、重力、转动摩擦,每一个可能影响天线指向精度的因素,孔德庆都需要仔细研究,除了设计软件自动校准外,还要作出上百条预案,确保数据接收任务万无一失。

航天精神不断传承

从2004年参加探月工程守望月球开始,每一次嫦娥探月,孔德庆都在地面接收站,为探月数据的精准接收保驾护航。十多年青春岁月,孔德庆早已习惯了与月光为伴,月出而作,月落而息。再过几个月,我国将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月球到火星,孔德庆的梦想也延伸到了更加遥远的宇宙深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孔德庆说:“作为一个青年工作者,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这些精神。进一步地传承下去,进行不断的创新,希望中国的深空探测走到越来越远,甚至冲出太阳系。浩瀚的宇宙太广大了,需要我们这些航天工作者不断地去拼搏、去探索。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李春来说:“我们的航天是一代一代的人的接续下来的,也是一代一代的前进和进步的。希望我们正如总书记说的一样,走得更稳、更远,为祖国的航天和航天强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

孔德庆简介:

孔德庆,蒙阴县联城镇常马村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主要从事深空探测大型天线技术、天线组阵等技术的研究。

200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参加了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数据接收以及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后担任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Ø 1993.09-1996.06,蒙阴一中,高中;

Ø 1996.09-2000.06,天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经济法,学士;

Ø 2000.09-2003.03,天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

Ø 2005.09-2008.06,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技术与方法,博士;

Ø 2003.07-至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工作

给咱临沂老乡点赞!

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