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幸福生活哪里来 罗庄:“四级灌溉”浇出百姓幸福生活

2019-11-20 17:51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王庆龙 王磊)11月20日,在罗庄区傅庄街道幸福小镇幸福大讲堂,一场关于“幸福是什么”的研讨会正在进行。研讨会对幸福小镇“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进行分析,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进行探讨。
  2019年以来,罗庄区围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问题,以“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为突破点,以幸福小镇为试点,探索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灌溉”工作法,有效地把党的惠民之水精准滴灌到群众心田,更好地教育引导社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党的信仰、转化思想观念、重塑精神家园、乐享美好人生、崇尚健康生活、步入幸福殿堂”36字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这就是幸福小镇的幸福生活……
  志愿活动:从“请都不来”向“不请自来”转变
  每周一上午7:30,幸福小镇的升旗仪式上,逾百名社区群众会早早来到这里,聆听社区志愿者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幸福小镇70岁以上老人都会欢聚一堂,共享社区志愿者们牵手烹制的美味佳肴……在幸福小镇,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但一年前却不是这样。
  2018年12月1日,幸福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成立初期,社区各类场馆设施虽一应俱全,但每每组织策划志愿服务活动,虽经多次宣传动员,参加的人数却总是屈指可数,甚至有的群众伸手要吃、要喝、要纪念品。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社区的服务没有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为此,幸福小镇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四级灌溉”工作法。一级灌溉即建立文明实践点,动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申请文明实践点,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目前已建立老人美发室等7个实践点,作为“实践点”,或依托自己的饭店、理发店等场所,进行诸如照料老人、免费服务等公益活动,或传授自己的生活类技能、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最终带动、组织受益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寿星宴就是由社区群众王崇美发起的。二级灌溉即选树文明实践户,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居民通过签约宣誓成为文明实践户。作为实践户,需要履行“引领三户居民积极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带头开展一次移风易俗活动、成为最美志愿者”等十项承诺,目前,36户社区群众顺利通过申请成为文明实践户。三级灌溉即吸引链接户,通过在实践点的历练、实践户的“传帮带”和文明实践指导员引导教育,认可“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主动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四级灌溉即融化堡垒户,通过精准把脉、因户帮教、现身说法和氛围营造等措施,强化对“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的认识理解,帮助堡垒户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稳妥地化解矛盾,共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同时,社区建立“善德积分”制度,对于表现出色者,挂上“新时代文明户”牌子,并给予多种激励。通过推行“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社区群众争当志愿者的意识明显增强,每天、每周、每月参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区群众的一种自觉、一种期盼。目前,已有300多名社区群众自愿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

 

 
  实践内容:从“挂在墙上”向“落地生根”转变
  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幸福小镇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在幸福导航馆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通过幸福大讲堂、社区广播“幸福在我家”频道集中宣讲全会精神。
  “幸福小镇的‘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不是一句口号,也不仅挂在墙上,而是社区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幸福小镇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张广涛介绍。为更好引导群众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在阵地建设上,小镇投资建设了幸福导航馆、旗帜广场等“六馆四广场”,分别承担党建引领、幸福研创、文学阅读、艺术熏陶、移风易俗、荣誉风采等功能;在队伍建设上,由社区实践站出面,把专家名人链接到社区,组建幸福导航、幸福讲堂等8个专家志愿服务团,组建电影放映、广播宣传、艺术生活等8支群众志愿服务队;在教育引导上,实行“一学一堂一系列”,创办幸福大学,开设幸福人生大讲堂,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以来,幸福小镇定期向社区群众开设文学班、茶艺班、书画班、摄影班等主题班次,通过系统培训和专家授课,已开展专业培训6期,培训志愿骨干300余人次;先后精心组织策划了首届幸福节、新式升学宴、简式“水果婚礼”、百家宴、寿星宴等4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新风正气。尤其是小镇简办的升学礼和新式水果简餐婚礼,不仅利用水果代替了过去奢华的宴席,还增加了感恩和人生教育的环节,由社区统一组织,简朴而庄重,首先参加的居民还进入了小镇幸福殿堂。小镇居民主父英峰说:新事简办,不仅让大家从繁琐的社交事务中解脱出来,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社区的隆重组织,便于亲朋邻里都分享到他们的快乐和幸福,进而带动更多居民参与进来。”·
  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咱们社区的主干道重新修整后挺受群众欢迎的,就是晚上太暗,建议安装一个高档的华灯,最好上边的几个灯是红色的。”社区居民刘青提出建议。居民李琴表示:“建议社区文明实践站设立特殊老人关爱实践点,为老人提供定期看望、谈心交流、手机应用等服务。”……
  “这些社区群众的需求都被我们分类记录下来,纳入了社区治理清单,抓紧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实践站负责人张广涛说道。自从社区实践站成立后,尤其是推行“四级灌溉”工作法后,社区治理从被动“为民做主”转变为主动“由民做主”,从原有的刚性约束转化为现在的柔性吸引,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目前,小镇7个实践点的居民实现了多角度、全天候服务社区群众。其中,社区居民赵瑞玲为17位老人免费美容美发38次;社区居民张亚龙为46位老人免费查体53次;20位爱心妈妈与16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此外还每周轮流参与2次4点半课堂;68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
  “孩子放在社区实践站我很放心,终于不用下班后火急火燎地跑去接孩子了,生活在幸福小镇真幸福!”幸福小镇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弘扬了新风正气,还把过去少数参加过低俗黄赌毒、宗教迷信活动的人吸引过来,使他们彻底抛弃了不健康不文明活动,加入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新风正气得到大力弘扬,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如今的幸福小镇,矛盾纠纷小事不出邻里,大事不出社区。“我们是社区的主人”,“小区建设靠大家”已成为广大社区群众的心声。2019年以来,已有13人被评为“社区出彩人”荣登幸福殿堂,6户家庭被评为“社区孝善家庭”,反映社区群众思想变化、记录认知点滴的《小镇故事》第一辑已编印,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