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沂河的味道

2019-08-07 08:47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小时候从记事那一刻起,自己就和我们的母亲河系成永久的回忆在脑海中浮想联翩,挥之不去。那沂河的味道,随风拂面而来,呼吸后血脉涌动,令人身心陶醉。在沂河母亲温暖怀抱里生活,是那样的温馨释然。在沂河边生长生活,是上天给我们的造化,这辈子也知足了。我深爱着沂河的味道。

  我是在河东独树头中学出生的,隐约记得学校操场和宿舍的样子。独树头有很多老房子很有特色,后来才知道是崔家大院,所以童年的记忆中有许多青砖灰瓦的片段。母亲那时在独树头中学当老师,而父亲在临沂一中教书。周末母亲用自行车带着我过沂河看父亲,沂河老桥是必经之地。印象中这段路路途遥远,沂河很宽,老桥很长。坐在母亲的自行车上不停地在桥上颠簸,沂河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路观赏着河里的美景,疲惫一扫而光。想到要进城见父亲,再者过河以后母亲都买上几个肉联厂门口三分钱一个的红烧兔子头,难得难忘的美食,所以每次过河都留下深深的留恋和回味。
  母亲工作调动后进城到一附小任教,我们的家也在临沂一中安顿下来。少年的生活更因为沂河变得丰富多彩。七十年代的一中周围除了烈士陵园和肉联厂家属院,东南面都是沙丘和树林,翻墙以后,向东不远就是一片原生态的沂河沙地了。夏天放假以后,几乎每天都到那里去粘知了、抓蝎子、钓青蛙。一开始父亲们领着孩子到沂河纳凉,晚上沂河的几岔股浅水里挤满了洗澡的人。后来我们觉得不过瘾,白天大孩也敢带着下河,河里的各个角落我们玩了个遍。人小胆大,有些事情现在想也后怕,童年就这样随着沂河的水涨水落度过。
  沂河是宽阔无垠的,一年四季总展现变幻着不同风韵。春天的气息总是从河岸开始。柳芽出青,槐花灿烂,总引得我们心猿意马。学校组织勤工俭学到沂河采摘槐花,在学校集合列队,心已经飞到沂河岸边了。那里生长着无数野生的槐树,遍及河堤,充满了槐花的菲芳和蜜蜂的呜声。我们采的槐花收集起来上交学校,据说全部加工出口了。虽无多少收入,带来的是无尽的快意。休息时脱鞋到水边捞鱼摸虾打水仗,释放着少年不尽的情怀。
  又一年临沂地区决定修筑沿河提坝防洪,全城各单位都动员起来,上小学的我们也不例外,那时没有什么机械,全靠筐抬肩扛,各位同学都积极表现,十分卖力,也深深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以后再也不见,与消失的河边沙山一样,成为一段难忘的珍藏记忆。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说是中央媒体要拍摄新河新桥的画面,挑选一班人打着红旗在桥面上走过。具体组织者是一附小陈士军主任。要求白衬衣,带红领巾,蓝裤子,我因个小差点没选上,但站在了第一排。乘客车到达新沂河桥,就看到在桥下的河滩上搭了一个五、六米高的架子,摄影师爬在顶部拍照,我们队伍按要求走了一个来回。这一刻把美好沂河和我们少年的倩影定格在一起,传遍了各地,就是不知这张照片能否找到,真想再见到它,重温一下与沂河那逝去的旧梦。
  八零年到青岛读大学,终于见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感觉到了和沂河不一样的味道。四年的时光让人更加读懂了自己对家乡眷恋之心,思念之情,励志建设好家乡沂河之念。毕业后设计了沂河岸边临沂第一个公园——儿童乐园,之后写出了《从山水城市到沂河风景区》的稿子刊在《当代沂蒙》杂志,提出了围绕沂河做文章,打造滨河景观的构想。曾经的一群热血青年,踌躇满志跑遍沂河山水之巅,构画在沂河建设宜居家园的景愿。和老友骑车找到沂河小区现址,过去的一片荒芜沙田,论证确立了未来充满希望的理想家园,见证了沂河居住板块的崛起。这几年沂河两岸的巨变,诠释着临沂人似沂水一样永不服输的品质,曾经落后的家乡也可以像大城市一样风光无限。如今的沂河风景区繁花似锦,高厦林立,景色宜人。已建成国内独具魅力的滨水岸更是临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它承载了临沂人对新生活的追求与期盼,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灵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沂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临沂人,生生不息。也成就着临沂人品质和城市气质。在沂河母亲怀抱里,我们努力工作,淡定地生活,开拓着一片片崭新领域,城市每天都在变化,市民幸福地生活着,生命因沂河而精彩。
  沂河边长大的人品惯了沂河的味道,骨子里与生俱来写满了沂河大气的风范。沂河的过去源远流长,沂河的现在风华正茂,沂河的未来无限美好,但沂河那令人心醉的味道永远流淌在心田,永恒不变……
  (作者 李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