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不服输的刘荣伟

2019-08-05 16:19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吴云富 史汉云)“这个还有用处的,能当肥料上到庄稼地里去。”8月4日,在费县新庄镇横沟崖村木耳种植园里,刘荣伟正在清理用过的木耳菌袋。

  一排排白色的菌袋,足有十多万个,10亩地的地面上满满当当。
  据刘荣伟介绍,今年是他种植木耳的第三个年头。这10亩地是他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每1亩地能放12000个菌袋。
  问他今年效益如何,他说今年还行。“一个菌袋平均产干木耳一两多,除去材料和人工成本,能净赚1元钱。”
  这10亩地上的10多万个菌袋,也就是说能净赚10万多元啊。
  半年的功夫就能赚到10万多元,也是不小的收货啊。但刘荣伟却说,种植木耳成功的背后也曾经历过挫折。
  2010年刘荣伟从部队退伍回家,被安置到县上的酒厂工作,后来他跟随朋友去市里一家公司工作,待遇还不错,后来刘荣伟在市里买了房子。
  2015年1月,这位有着12年军龄的退伍老兵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村里希望他在外边留意,看能不能找个合适的项目引进村子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荣伟听说种植食用菌黑木耳效益不错,想到家乡年龄稍大一点的村民都在家闲着没活干,大规模种植木耳需要很多人工,可以让那些年老体弱的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但是大家伙都害怕担风险,村里没人敢于尝试。
  刘荣伟决定自己干。因为刚买了房子,加上装修,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辞去了市里的那份工作,去银行贷款30万元,承包来了10亩土地,找人建厂房,外出购买设备,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2017年春天,刘荣伟的10亩木耳开始采摘了,由于种植管理经验少,加上当年的市场行情不好,最后一算账,自己的功夫搭进去了不说,他还赔了两三万元。
  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刘荣伟琢磨失败的原因,还是在于种植技术不过关。
  他多次去外乡镇的木耳种植基地去学习,虚心向人家请教,最终了解到木耳种植最关键的技术,在于菌袋灭菌和养菌温度控制两个环节。刘荣伟明白了自己正是在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菌袋坏了很多。
  同年8月,刘荣伟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
  去年,刘荣伟的10亩木耳种植,除去成本,略有盈利。
  产品不愁销路,而且到了采摘季节,外地客户主动上门用现金收购。这是刘荣伟遭遇挫折仍不肯放弃的原因。最让刘荣伟欣慰的事,是他搞木耳种植,能让村里几十名年老体弱的村民来打工,采摘木耳的时候,按采摘木耳数量支付工钱,有的人一天可以挣到120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刘荣伟坚持自己的初衷。“我要继续干下去,学习过硬的种植技术,能带动大伙一起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