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一九七九年秋去逝,算来离开我们已整整四十年了。奶奶走时留下一间小草屋(爷爷比奶奶早逝半年)且四壁空空。那年我十六岁,正在读高中。那年我村还没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奶奶的娘家是莒南县板泉镇东刘庄村刘氏人家。听父亲说,是爷爷年轻时去河东(沭河以东)被富人家雇活,被当地老乡看中,把奶奶介绍给爷爷的。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出嫁到河西(沭河以西)一个贫穷的农户人家,也就是我祖上的这个家。
奶奶,小脚、背微陀、中等个。口齿伶俐,脚步清晰,身体硬朗,常常穿着带补钉但又整洁的衣服;不识字,生二子一女——这是我对奶奶直观的记忆。
听本村老人讲,奶奶年轻时当过妇救会长,组织村里的婆婆媳妇纳军鞋、筹粮款,支援共产党八路军搞土改打日本鬼子。奶奶是我们周边村有名的女强人。新中国成立后,乡里组织召开忆苦思甜宣讲会,奶奶是乡里少有的演讲团女成员,经常在全乡各村的忆苦思甜大会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旧社会的辛酸史血泪史,讲共产党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使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奶奶为人耿直,性恪直爽,一辈子敢爱敢恨。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穷得结不开锅,偶遇外地讨荒要饭的,奶奶总是不会让人家空行,尽力施舍几口饭菜。在我的记忆里,最美的一顿饭食是爷爷赶集买了一点猪大肠,奶奶偷偷把我叫到她家去,给我用大黑碗盛了满满一碗大肠汤,上面漂着两小块猪大肠。看到村里个别偷鸡摸狗爱沾点小便宜等行为不端的人,她敢于直面抨击,并以此为例教育子孙,做人要耿直,要善良,不要闷着良心沾小便宜,“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是奶奶的口头禅。要做堂堂正正的人,要干干净净的做事,是奶奶一生不变的承诺。奶奶常说,即使饿死,也决不能做对不起人的事。
四十年过去了,奶奶的遗训常常在我脑海浮现,特别是在我工作生活中迷罔困惑的时候,奶奶秉正坚毅刚强的为人品恪,时常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作者尤洪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