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2018年8月31日,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系统高中优秀教师一行10人,飞赴大西南边陲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城口,来到城口县实验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临沂援渝支教团队始终牢记援渝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扬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深入自习课,悉心为每一个学生辅导;同时每位支教教师还挑起学科教研组长和青年教师导师的双重担子,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开放课堂,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支教教师团队扎根城口,快速融入,率先垂范,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城口实验中学领导、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褒奖。
管理示范——开办讲座明高中,廓清迷雾见月明
科技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来自临沂一中的张朝新主任,是团队领队,更是管理的行家里手。对于这所刚刚组建的学校,管理亟待提升,他责无旁贷。经过一个星期的了解,他静心准备,为高一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场饕餮盛宴的系列讲座,深得领导肯定,师生赞赏。
针对高一新生学情,他进行了问卷调查,做了“慎始谋初”初高中衔接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新生活,开启了山区孩子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序幕。对高中全体新教师进行了主题为“静水流深”的班主任培训讲座,围绕高中三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重点培训,让新教师尽快了解、熟悉高中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根据重庆市2018年新课改、新高考精神,他及时纠正了高一新生文理分科的错误做法,调整了课表,开齐开足了课时,为高一年级新高考选课走班铺平了道路。协助学校制定或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青蓝工程》、《教学视导小组职责》等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规可循,管理流程更加流畅、科学,提升了学校管理能力。通过一系列讲座,他将山东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渗透到各级管理层,为推动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后勤示范——亲自上阵不惧冷,思虑周全解顾忧
作为后勤服务人员的任春雨主任,他不但分管着学校后勤工作,还兼带着学校体育社团的训练和体育组教研活动。他在临沂四中养成的每天巡查教学楼的习惯,也带到了这里来。哪里的水管漏水了,他二话不说立即抢修,十月的一个周六早晨,教学二楼水管爆裂,得知消息后,他马上赶到现场,脱下鞋子,光着脚丫,踩着冰冷的寒水,靠着他娴熟的修理技能,没多长时间便修缮完毕;教学楼上的灯坏了,他总能尽快帮忙修好。
除此之外,他更是为10位支教老师的生活,向学校建言献策,帮着解决。由于这里地处大巴山深处,经常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大,衣服极不容易干,于是他向学校建议,为支教教师申请购买了一台洗衣机,解决了老师们洗衣难题。同时,这里进入秋天后,天气逐渐转冷,他又帮忙为大家申请了每人一条电热毯,为大家的过冬提供了保障,要知道,这里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啊!他身先士卒的做法,为年轻的后勤管理人员,作出了良好的榜样!
教学示范——以身作则其身正,倾心引领见真功
执教语文的陈长青老师,还兼有另一个身份——临沂市作家协会成员,主动承担起临沂扶贫城口工作梳理、援渝工作汇报、学校相关材料整理等文字工作。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重庆市新课标培训,会上发言,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称赞,大家觉得来支教真的很了不起;作为支教教师代表在教师节发言,文采飞扬,铿锵有力;两本著作《十一班的名义》《一路走来一路歌》被学校图书馆收藏,给学校留一点长久的记忆。同时,受兰山作协副主席殷朝芹重托,计划创作一部教育文学作品——《我们在城口支教的日子》,为这所新建学校留存一点财富。陈老师勤于读书,勤于钻研,勤于写作的习惯,为年轻教师和学子们的成长的示范意义深远。
作为支教团队中的一位女性英语教师——孟庆艳,她上课方面更是以一名支教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每周三个英语晨读不敢有一丝懈怠,总是早早来到教室辅导学生早读,有时忙到早饭都顾不上吃。这里的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认真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每次对他们辅导后收到的真心的感谢都让孟老师,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找回了教学的初心。蜡炬成灰,无私的付出,没有最好的一堂课,只有更好的下一堂课。时间久了,孟老师越来越觉得能来城口支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尤其是有这么一支团结和睦的十人支教大家庭。
支教团队中年龄较大的三位老师——曹学冰、刘成伟、董立泉,尽管他们都已经是高级教师了,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试卷,毫不含糊;指导青年教师上好公开课,牺牲晚上休息时间,伴着灯火,一遍遍指导。董立泉老师,在学校课堂开放周活动中,生病发烧,但依然坚持到陪同教研员听完课才去医院打针治疗。
执教数学的杜孝峰老师和执教政治的张海升老师,他们更是不易,家里二娃才刚刚一岁多,家属一人照顾两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那种艰难,我们不难想象。但他们依然“舍小家,顾大家”,认真履行自己职责。指导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不厌其烦;学生跑到办公室问他们问题,不厌其详。张海升的结对弟子李茂林老师,刚刚毕业,参加城口县课堂教学大赛,就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代表城口县参加重庆市的讲课比赛。这里有弟子的辛勤汗水付出,更有指导老师的心血。
支教教师团队的另一位女老师徐敏,她在档案室和图书馆兼任两份工作。由于学校图书馆刚刚建立,图书的选购,筛选,就落在她的肩上,毫无怨言。闲暇,她会邀请支教教师去图书室,帮着选图书,让他们多去阅读好书,开阔视野,有时甚至把选好的杂志送到办公室里去供他们阅读。
党建示范——继承传统保先进,冲锋在前垂示范
支教团队中的党员老师,更是把一名党员的优秀传统带到这里。10月20日,周六,学生离校,校园一片宁静。校园有几处地面塌陷,支教党员任春雨、张朝新、陈长青三位老师,利用学生离校空隙,借来铁锹,利用学校现有的小推车、沙土、水泥、砖块等资源,推沙子、和水泥,挥汗把校园三处塌陷处修补完好。平整的路面,不仅有效避免了跑操的安全隐患,也方便了师生出行。全校教职工会上,傅长波校长专门就党员教师的积极主动行为,进行了表扬。
当然,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本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远在千里之外,再加上大山深处阴雨连绵,那份思乡之苦,只好深深埋在心底。当家人发来家乡临沂的明月时,他们自嘲说也算“千里共婵娟”了。离家三千里,躬耕大巴山,幸好还有QQ、微信能够经常和家人联系,以减相思苦。
对口援建重庆城口县,是临沂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家东西协作扶贫的一项重大工程。支教,作为其中一项工作,临沂派出精兵强干教师,全力助推城口县高中教育。相信,在支教教师们的努力下,年轻教师一定会加速成长,成为学校建设的行家里手,大巴山深处孩子们也一定会因支教老师的到来,享受到来自孔孟之乡的优质教育,坚定走出大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