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寒冬时节,沂蒙莽莽。千年古县山东兰陵县城北部,坐落着大仲村镇马山村。马山村有个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带头人,就是党支部书记卓晓莉。这位精明干练的女书记巾帼不让须眉,在摸清村情民意之后,制定好了村里的发展规划,以黑木耳种植为重点打造的特色主导产业,带领和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马山村党支部书记卓晓莉在精心培育黑木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党支部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党支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村党支部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带班人,群众的“领头雁”,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通过实地考察和外出参观学习,卓晓莉深刻地意识到,马山村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历史比较悠久,但一直没有支柱型的经济产业,马山村要想要发展,村民要想富裕,就必须改变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生产模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主导优势产业。
通过多次自费到东北的牡丹江市、东宁县和省内的青岛、烟台、东平等地参观学习,卓晓莉发现,黑木耳种植是一个效益不错的致富途径。“我一开始跟着老师学,把人家拌料、配料的知识点全部做了详细的笔记,然后 回来按照记的配方做配料,在种的过程中又不断请专家前来指导,最初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就想着先尝试一下看看效果,为村民们寻找致富途径探探路。没想到第一年投资10万元种了十万包,出售完之后一算账纯利润挣了10万,经济效益非常好。”谈及选择黑木耳种植作为特色主导产业的过程,卓晓莉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和努力。
有了前期试种成功的经验,加上当地气候条件适宜,卓晓莉栽培的黑木耳一上市便供不应求,这让她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路上有了充分的底气和信心。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带领村民发家致富,2016年她在村里流转土地200亩,并于当年11月份成立了瑞达黑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吸引了本村及附近村庄的50余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提供技术培训、统一供料、统一销售的全方位服务。合作社的成立不仅给广大村民提供了致富的途径,也吸纳了许多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使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共谋马山村乡村振兴发展大计
为了使瑞达黑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卓晓莉又多次到青岛学习立体栽培技术。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合作社把黑木耳和高效农业相结合,通过立体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价格也上升了许多。以前一亩地能种1万包,现在7分地就能种到4万包,不仅节省了很多土地,纯收入就能达到3.4万元。优质的产品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目前合作社的黑木耳已经远销东北省、河北省和省内多个地市,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年仅靠种植黑木耳一项即可增收4至5万元。
特色产业撑起村美民富。漫步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的马山村,一幅幅制作精美、寓意深刻的陶瓷壁画展现了新时代的农村风貌,让人眼前一亮。卓晓莉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手头上富裕了,都想着能尽到自己的一份义务为村里的发展添砖加瓦。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卓晓莉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典型,一直在激励着我,村干部首先得有公心,要多为老百姓谋福祉,让父老乡亲都富起来,让马山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我最大的心愿。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上级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指示精神,坚持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引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准备把黑木耳做成深加工产品,最大限度的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利用电商平台开拓更为广阔的销售渠,把黑木耳种植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马山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踏实肯干、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党支部书记卓晓莉也收获了多项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兰陵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沂市劳动模范和全市100名“王传喜式好支书”,并光荣当选为兰陵县人大代表。
产业兴盛后劲足,村庄蝶变美如画,在马山村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相信马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将会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