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致敬!"七级伤残"的他一直在"冲锋" 追记临沂辅警刘晓冬

2018-12-29 10:48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杨蕾)12月24日夜,临沂市交警支队河东大队汤头中队辅警刘晓冬,在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5日凌晨去世,倒在道路交通管理"百日安全行动"第一线。

    刘晓冬,1981年9月22日出生,山东沂水人,中共党员。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部队服役,二级士官退役。2009年6月10日至今,先后在河东大队滨河中队、郑旺中队、汤头中队工作。从军8年,刘晓冬多次被评为优秀训兵班长、优秀士兵;从事交通管理工作10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更在2018年“双百”标兵创建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标兵。
    "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那天晚上估计八点多了,我们还一起执勤,查处了一起酒驾,两起疑似被吊销驾照情况。"刘晓冬去世前当晚,与同事高龙他们一同外出夜查。
    24日夜间,刘晓冬结束夜查后,与高龙一起返回办公室。将案件整理归档后,刘晓冬稍事休整。
    没多久,高龙的电话响了起来。"我胸口难受,感觉浑身没劲。"听到刘晓冬电话那边的声音,一股不祥的预感袭上高龙心头。
    放下电话,高龙往中队院子飞奔。"我过去一看,发现晓冬靠在墙上,表情很痛苦,几乎都说不出话来了。"不及多想,高龙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很快刘晓冬被送往医院。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成两个同事之间的永别。
    "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身体居然差到这种程度了!"对于战友的去世,高龙至今耿耿于怀,"在执勤回去的路上,晓冬一点征兆都没有,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不舒服的样子,还将那辆疑似无证驾驶的车开回了中队,准备处理"。
    牺牲前的当天下午,刘晓冬还成功处理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人驾驶三轮车将一辆轿车划伤。汽车驾驶员坚持让老人赔偿1万元。经过了解,刘晓冬得知,老人有自己的苦衷。家里一位亲戚的孩子得病,老人着急去医院送钱。见此情景,本着人性化执法的原则,刘晓冬站在双方的立场进行调解。最终,驾驶员同意处理,老人赔偿一定金额,双方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刘晓冬因公殉职后,无论是同事,还是曾经与他有过深入接触的朋友,都对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刘晓冬做事认真,吃苦耐劳,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这是同事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从军营走进警营
    刘晓冬还有一层光荣的身份:退伍老兵。2000年至2008年,刘晓冬在武警辽宁省总队某部服役,二级士官退役。
    退役前,刘晓冬有过评三级士官的机会。但是考虑到父亲去世了,母亲退休在家无人照顾,感觉对母亲有亏欠。刘晓冬婉拒了部队领导的好意,选择了退伍。
带着对制服的眷恋,2009年6月,刘晓冬来到交警支队河东大队滨河中队工作。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刘晓冬实现了身份的一次转换。在他眼里,只要有强大纪律性的单位,自己就心向往之。

双百标兵合影(二排左二为刘晓冬)
    而刘晓冬,也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岗位中。"来到中队后,他迅速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很快就成为业务能手。"回忆起十年前初次见到刘晓冬时的场景,孙建涛至今历历在目。
    “走路虎虎生风,接受工作执行起来雷厉风行,有始有终。”从警20年,孙建涛坚定地认为,刘晓冬是他带过的最好的一个“兵”。
    直到现在,孙建涛还记得2014年大年初二处理的那起事故。当天晚上9点多,孙建涛和刘晓冬还有一名同事巡逻至单位附近的加油站时,发现一辆轿车因速度太快翻车了,车体严重变形,车内三人被卡在车里无法动弹。因为距离消防队较远,发现紧急情况后,他们火速上前救援,向周围群众借来剪刀,剪开了安全带。刘晓冬不顾身体残疾,积极参与救助,维持现场秩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最终车内三人被救出。
    总在冲锋的路上
    多种能力的综合提升,让刘晓冬在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今年汤头中队接到河东大队指挥室指令,一辆套牌车经过汤头中队辖区。
    接到指令后,汤头中队长徐同辉立即下达缉查布控指令,两辆警车随即出警。一组沿着长深高速往东行驶,一组则沿着206国道向南去。
    此时,正在指挥室协助布控的刘晓冬,发现套牌车出现在206国道偏北方向。眼瞅着套牌车与两辆警车渐行渐远,刘晓冬当机立断,决定驾驶自己的车,前往莒南边界处,请求当地中队协助设卡,最终该车被成功拦截。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果断处置能力,是很难做到的。
    在汤头中队的墙上,挂着一面“为民服务 尽职尽责”的锦旗。这面锦旗,映衬着刘晓冬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2016年初秋的一天,大雾弥漫。刘晓冬和同事外出巡逻,途径汤泉路附近时,看到一位市民在路边焦急地踱步,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驾驶员因为大雾未看清,将低速货车开进了沟里。见此情景,刘晓冬和同事们抬车头、垫石头,打着手电筒,将货车开出水沟。等忙活完大家才发现,衣服上溅了一身污泥。
    耐心公正,对群众情真意切
    "刘晓冬,这么好的一个民警,走了太可惜了。"原河东区汤头官庄村村主任盖庆宽,以前经常协助民警处理事故,得知刘晓冬因公殉职后几度哽咽。
田间地头话安全
    盖庆宽家附近路段交通事故频发,2014年大雪突袭,发现3辆轿车相撞2人受伤后,第一时间报了警。"当时就是晓冬过来处理的事故,帮忙将伤员抬上救护车,疏通交通。令人在意的是他走路一瘸一拐的,还以为他雪天路滑摔伤了呢。"盖庆宽说。
    之后,盖庆宽在自家附近,经常能看见刘晓冬处理交通事故的身影,渐渐变得熟悉起来。今年夏天,一辆三轮车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驾驶员摔的厉害。刘晓冬将当事人安置好,又着手让路段恢复正常通行。30多度高温下,刘晓冬头顶烈日站了一个多小时,汗如雨下。
    "晓冬不仅做事认真,还非常有耐心公正。"盖庆宽说,自己有一次去交警中队处理事故,是刘晓冬经手办理的,以为有些交情可以向着自己说话,最后落了空。刘晓冬公事公办,叫来了双方当事人,耐心进行协调。"对方不懂法律,遇到一时处理不了的交通事故,心里有火破口大骂。多亏晓冬脾气好,业务能力过硬,最终我们双方协商解决了此事。"
    七级伤残,他却一年协助处理千余起事故
    认识刘晓冬的人都知道,他无法完成身体下蹲动作。七年前的那起事故,给他造成了七级伤残的创伤。
    2011年6月,刘晓冬在执行任务时,被一辆套牌嫌疑轿车撞成重伤,致使腿部多处骨折,留下终身残疾。住院6个月期间,每当有人来看望他,他说的最多的就“希望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最终,在他的坚持下,伤势未痊愈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领导将刘晓冬安排到了内勤岗位,负责协助处理交通事故。

挥泪送别辅警刘晓冬
    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热情。在新的岗位上,刘晓冬干得非常出色。徐同辉介绍,刘晓冬主要负责财产损失类案子,如果能够调解的案子,就现场调解。若不能,就将资料、视频等带回大厅登记,等待当事人前来处理。常常需要电话约当事人多次,才来处理。来了之后,还要耐心细致反复沟通。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认定有疑义,刘晓冬需要和同事前往现场,甚至走村入户,详细认真调查,工作异常繁琐。
    在孙建涛眼里,刘晓冬的内勤工作非常优秀。"所有的违法处理、事故处理都由刘晓冬协助完成。"孙建涛说,他接手的事故,都建成文件夹,每月、每年也建立相应文件夹,需要查找随时可以找到。在刘晓冬手里,校车、营运车辆、危化品车辆、公交车都建起了档案,包括车辆隐患、事故处理档案等,非常工整。为此,其他中队还专门学习。
    据统计,汤头中队每天要处理七八起事故。一年下来,刘晓冬圆满协助完成千余起事故处理工作。 就凭这点,中队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徐同辉说。
    2013年、2014年,刘晓冬连续两年被交警支队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18年6月,他被评为全市公安交警系统"严格执法 亲情服务"辅警标兵。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他工作成绩最好的证明。
    “赴汤蹈火显军人本色,守护平安展警员风采”,在刘晓冬去世后,人们敬赠的挽联上如是说。刘晓冬长期奋战在交通管理一线,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充分展示了临沂交警严格执法、亲情服务的忠诚卫士形象,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刘晓冬同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质,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生活简朴,对同事热情关怀,团结互助,时时处处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守护平安。
    刘晓冬牺牲了,倒在了自己一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响亮的壮志豪言,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